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一个不起眼的小指标,对招商的影响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3-07-17 11:15 标签: 地方财政 税收 非税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目前有两大块,一是税收,二是非税收入。


  税收通常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财政质量。在一般情况下,税收收入占比越高,财政收入的质量越高。从发展方向看,财政收入应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所占比例应当越来越少才是。


640 (11).png


  前段时间财经十一人对各省的罚没收入做了统计,发现这一项收入最多的地区基本都来自不发达的地区,比如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南的广西、贵州、云南,华北的天津、河北、内蒙古等等。(“罚没收入”是指执法、司法机关,对违法违章者罚款的款项、没收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款。“罚没收入”属于“非税收入”。)


640 (12).png


  文中还指出,“罚没收入占比”不应过高,而且不应增长过快。在很多城市中,这个比值是长期稳定的,甚至是下降的。


640 (13).png


  从2022年营商环境最好的省份排名可以看出来,罚没收入越低的地方,营商环境也越好。因此,罚没收入越高的地区,对企业来说就越不具有吸引力。


  相比于收税,罚没收入一是“不可预测”,二是罚款的部门对罚不罚谁、该罚多少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据编者了解,有很多现发现现罚的现象,甚至钱直接进了执法人员的口袋。)正是因为这样,虽然罚没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不大,但对营商环境的影响甚大。说白了就是,“钱没多少,但影响很大。”所以,一个地区“罚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比值除了可以反映当地财政收入的质量,还可能揭示出营商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


  通常来说,“罚没收入占比”过高或过快可能传递出来几个信号:一是企业少而且效益差,缺少税源;二是整个城市的法治环境差,企业违规,市民违章、部门违法;三是营商环境差,适宜企业生长的土壤与气候还未成型与成熟;四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税源渠道还不够宽敞;五是公共财政支出过大,仅有的税收不足以支撑;六是公权执法过度,民众负担过重。


  “罚没收入”虽然是各地财政收入报表中不起眼的一个项目,但经常引发关注。比如2021年底,国办督查室公开通报,河北省霸州市政府违规下达任务,组织运动式执法,乱罚款、乱摊派。再如,2022年7月,媒体报道山东省成武县交通局在货车未违法之前,向货车司机出售罚款“月票”。


  编者曾看过一篇采访,北方某市财政部门的负责人曾经对记者说:“今年财政收入下滑明显,土地收入滑坡和留抵退税带来了财政压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非税收入占比又上来了。”


  上述负责人还曾表示,今年上半年,他所在城市的非税收入在一般公共预算中的占比已经接近40%,以前年景好的时候,非税收入仅占一般公共预算的10%,而且,这一情况也出现在他所了解的其他部分城市中。


  前两年,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大多都在负增长的情况下,罚没收入却不降反升。中央也因此下达了几分整改文件:2019年颁布《营商环境条例》,对罚没收入治理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12月出台《罚没财物管理办法》,成为第一份综合性规范文件;2021年1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进一步严格执法和罚没程序,强化制约监督机制。


  惩治的目的是教育,警示威慑潜在的违法者,而不应当成一种创收的方式。当前,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正由过去的拼政策、拼资源、拼土地,向比环境、比信用、比服务转变。资本是趋利的、逐利的,哪里是营商环境的高地,哪里就是资金流入的洼地、产业发展的热土。


  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有温度的执法。执法工作涉及面广量大,关系到企业家对政府的信任。执法部门不能办了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下岗一批职工。要加强对当事人的保护,特别是要保护企业的健康运转发展,才能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