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最近,两件大事又让合肥经开区引来广泛关注。一个是联宝科技第1亿台ThinkPad笔记本电脑下线,一个是大众安徽在全国的38家线下零售网点于6月28日齐开,为大众汽车首款纯电轿跑SUV ID.与众7月中旬上市做好准备。
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建区40周年。截至2023年底,合肥经开区已连续两年在全国200多家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发展质量排名第六位。6月初,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到该区调研,总结提炼建区31年来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开放平台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动能强劲的经验和思考。
全球的协同创新,对地区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更多合作和发展机遇。
围绕产业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和支撑着安徽智能制造和开放高地的建设。而合肥经开区的探索和实践,也为中部地区省份、长三角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份样本。
摆脱要素缺位
大众汽车数度加注合肥,将转型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及生产基地放在合肥;阿布扎比投资机构 CYVN Holdings 投资总部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蔚来汽车22亿美元……
安徽有机会,安徽有市场,这是如今产业界、投资界的共识,首先体现在“首位产业”上,具体落子于合肥经开区。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和集聚企业所需要的开放要素,支撑和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在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中体现得很明显。
6月19日,位于该综保区内的联宝科技第1亿台ThinkPad下线,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该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曾在疫情期间满足了全球用户居家办公、娱乐的终端消费需求,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和大物流体系的支撑。
“这在十多年前不可想象。”合肥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局长陈圣炜6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他和同事从社区、出口加工区一路干过来,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深有体会。
“记得很多年前,还在社区工作的时候,遇到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总部在上海松江,想招引到开发区来,人家上来就问你们有综保区吗?”陈圣炜回忆。当时,综保区对地处内陆省份的合肥经开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也因此,在这家企业后来向外扩展分公司的过程中,没有来。这件事,给陈圣炜和同事们带来很多触动和思考。
之后,合肥经开区开始筹建出口加工区。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安徽合肥出口加工区。201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整合优化为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2020年6月完成省级验收审核并正式封关运行,成为合肥市第二个、安徽省第四个综合保税区。
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
围绕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求,庐州海关设立监管三科,重点服务合肥经开区综保区的特殊监管业务等,其全流程“外发加工”模式助力联宝科技产能提升,2020年该企业成为合肥市首家营收超千亿企业。此外,该综保区全省首创的“无感通关”模式,成为全省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企业货物进出通关时间由原先的1小时缩短至5分钟之内,帮助企业节约单车物流成本50~90元,节省综合管理费用约100~120元。这里,还落地了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网购报税零售进口“退货商品+区块链辅助管理”新模式,缩短消费者退货退款时间70%以上。
“我们不再担心因企业提出的需求无法满足而影响项目落地。”陈圣炜说,不仅仅是因为合肥经开区现在有众多的开放平台,更因为在建设平台过程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打开的发展思路。
2020年9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经开区块作为合肥片区的核心区域,综保区亦成为复制推广改革事项、探索创新制度成果的重点区域。
2023年11月30日,海关总署公布2022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合肥经开区综保区在参评的138个综保区中综合排名首次列第10位,为安徽唯一获评双A类的综保区。
在最近十余年的发展中,合肥经开区打造和支撑了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发展。如,南区有综保区、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中德(合肥)国际合作智慧产业园,北区有航空港、B保、进境指定口岸、国际航线……
“要素集聚,平台支撑,让我们发展开放型经济有了底气。”陈圣炜说。
现代物流的大体系贯通
最近,位于合肥经开区的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正加紧建设汽车物流中心。2023年7月获批全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后,该物流园建设进一步提速。
“现在园区从最初的8个千吨级泊位,向更多功能、更高能级发展。”合肥海恒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刚6月21日介绍。6月12日,该公司成功摘牌位于合肥市莲花路以西、疏港大道以南、面积119亩的合肥经开区JK202401号地块,拟建设派河物流园汽车物流中心项目,是该园区最新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文件显示,该物流园最新的发展规划为“一园三港五中心”。其中,“三港”是指水港、铁路港和公路港。“五中心”是指公共物流中心(已建成投用)、汽车物流中心、大宗原材料中心(派河港码头上游)、冷链物流中心、综合服务中心。
从辐射范围看,总占地面积6204亩的园区周边,高速路网密集、干线通道条件优越、支线交通网络发达,园区内有江淮运河、铁路专用线等通道,半径15公里内覆盖了蔚来汽车、联宝科技、江淮汽车、大众安徽、阳光电源等合肥市七成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超7000亿。
此外,该园区正在推进引入合新欧专列铁路线,为园区辐射范围内企业提供“一带一路”出口物流支撑。而随着引江济淮工程江淮运河的全线贯通,该物流园可通航2000吨级货轮,也将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物流服务。
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作为起点,众多企业的汽车、电子设备、光伏等产品,将可直达东南沿海港口的海船边,这对合肥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来说,意味着更便捷的“通江达海”。
孙刚介绍,目前,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集聚的货物可通过铁路专线直达宁波港装海船,也可由内河船运抵达海口。相比以前,周边企业可节省20公里左右的公路运输距离和相应成本。
中德合作创新园国际会客厅
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是合肥经开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之一,更多的功能平台如今已集聚该区。
合肥海恒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楼介绍,结合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空港全国货运枢纽建设,该区在空港区域(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建设保税物流仓库,为集成电路等企业的零部件进出口提供便捷服务。其中,在合肥海关的指导下,该区联合庐州海关协同探索的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助力区内企业2200余种特殊货物快速通关,平均每票货物节省通关时间3~5天、节约仓储费用4万元,成为该区累计形成全省复制推广的30项制度创新成果之一。
而依托已建设多年的B保仓库,进境指定口岸建设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已开通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和肉类四个口岸,药品口岸也已通过验收。同时,合肥新桥国际机场2023年实现9条国际航线常态化运营,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117.1万人次,同比增长95.6%。运输航班10.7万架次,同比增长77.0%。货邮吞吐量11.6万吨,同比增长49.8%。
“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空、铁、水、陆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体系。”张国楼说,大通道的建设,是合肥经开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对该区,也对合肥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探索了有益经验。
不仅是合肥受益,在引江济淮工程及江淮运河的助力下,皖北部分地区也拥有了“通江达海”的条件,更是可联接到河南省豫东地区,让地处中原腹地的周口、淮滨一带部分城市,也有了水运的便利。
高水平开放面临更多机遇
不沿江、不靠海,内陆区域的开放发展如何进行,合肥经开区打了个样。
“实际上,获批国家级开发区是在2000年左右,也就是说,真正接入全国、全球的开放发展格局中,只有20多年,之前十几年等于是在打基础。”合肥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副局长付海斌6月20日回忆,作为开发区的老兵,他见证了许多关键时刻。
很多人都记得最初一批全球500强企业落户该区时,大家的激动心情。“那时候,全球制造业大规模转移才刚开始,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国家级经开区,是承接第一阵地。”付海斌说,先进的设备、厂房、生产线、管理模式,随着全球500强企业的落户,给该区也给合肥、安徽的产业带来了最初的全球以及时代元素。之后,从家电、汽车、快消等传统产业,转型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合肥经开区更是赶上了一波又一波的开放浪潮,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
如果说要给该区的开放发展理个脉络,“走出去、跟着学”——“引进来、融合变”——“创先进、做榜样”,是清晰的主线。
2023年,该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91.3亿美元,占合肥市的37.5%、全省的16.7%,近3年年均增长11.5%。全区产业外向度99.1%,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外贸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区进出口的比重达76.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72.7亿美元,占全省的43%;机电产品出口99.1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的比重达94.5%;全区现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67家,同比增加53家。今年1~5月,该区实现进出口额73.85亿美元,同比增长26.4%。
国家级经开区建区40年,合肥经开区建区31年,从不同层面映射了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5月中旬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给出了国家级经开区的几个明显特点:拥有产业转移和承接的雄厚基础、在产业转移和承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多元化合作对接平台。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国家级经开区已发展成为中国产业最为聚集、开放型经济最为活跃、区域发展带动力最为强劲的开放平台,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点,放在安徽,也是合肥经开区31年来自身作用的体现。
合肥经开区欧洲风情街啤酒节活动
从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纽约市长办公室世界地图的故事开始,合肥工业化就始终伴随着开放合作,具体承载这一功能的合肥经开区,从十八岗的麦田变身如今的现代化城区,逐步走到安徽先进制造业、中部省份大开放、长三角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成为如今安徽大开放的高地。
在合肥明珠广场欧风街,德国友人经营的“诺亚”面包店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兰特伯爵”德餐厅•啤酒屋是在合肥工作生活的德国友人共庆五月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聚点。明珠广场,也成为合肥首个外籍来皖人员支付服务示范商圈。
5月29日~31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施特凡•魏尔、议会议长汉娜•纳贝尔率由下萨克森州政府、议会、企业等共57人组成的代表团友好访问安徽,共同庆祝安徽与该州结好40周年。在位于合肥经开区的中德(合肥)国际合作智慧产业园、合肥大学、大众安徽合肥基地、国轩高科工厂,两省州在教育、产业、开放领域的合作成果,正如10年前魏尔在校园里亲手栽下的雪松一般枝繁叶茂。
参访期间,两省州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将进一步完善高层定期互访、会晤会谈等机制,扩大双向投资和经贸往来,加强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推动企业、院校、研发机构、行业协会、青年等开展更深层次交流,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这,对于整个安徽、对合肥经开区这样的前沿阵地,都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