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传统依赖于税收返还优惠政策的招商模式难以为继,每个地方都必须思考以后招商引资怎么做?我们认为,合肥近年来形成的招商引资方法论十分值得各地思考,他们的四大核心思维模式:以投带引、链式招商、科技招商和场景招商,将成为未来主流模式,也是每个地方未来招商引资要学习借鉴的模式。
合肥招商核心模式1:以投带引
合肥因其国资平台在投资领域的出色表现,被誉为“最牛风投城市”。得益于优质产业支撑,合肥在疫情中显示出强大的产业韧性,成为中国GDP增长最迅猛、工业发展最快的城市。
资本招商,合肥可以说“赌”赢了未来。大家津津乐道的便是合肥“豪赌”京东方的案例:十几年前,合肥年财政收入仅160亿元,硬是掏出175亿元引进京东方。
经此一役,合肥补上家电产业链最后一环——京东方在合肥的智能手机等五种显示屏业务稳居全球第一,并带动相关上游企业投资合肥。在京东方完成6代线、8.5代线项目建设后,合肥国资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完成投资退出,实现净收益约140亿元,回报率约271%。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看来,合肥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本循环型政府招商引资模式,通过国有资本引领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带动形成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讲合肥的“逆袭史”,绕不开三个故事:
2008年,合肥拿出三分之一的地方财政收入,引进当时亏损超过10亿元的京东方,建设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一举打破新型显示器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
2016年,合肥产投与兆易创合作启动总投资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为国家在该领域打开全新局面。
2020年,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筹资70亿元,帮助蔚来走出“至暗时刻”,随着比亚迪、大众等龙头及配套企业先后进驻,一座“新能源汽车之都”正在崛起。
一次投资,引一个龙头,带一串链条,兴一片产业。故事背后的“合肥模式”不断被总结、分析、学习,有哪些“知识点”?
合肥市国资委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这套以国有资本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其核心可凝练为“以投带引”四个字。
该模式下,合肥以建投集团、产投集团、兴泰控股三大平台公司为投资“操盘手”,抓住创新驱动战略要点,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实现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也曾探讨是代替的‘代’,还是带领的‘带’,最终明确是‘带’,强调‘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两个结合。”他说。
“合肥模式”另一个重点是构建了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形成“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投资模式。
“资本不是取之不尽的,必须流动起来,而且为把控投资风险,也要设计退出通道。”该负责人说。合肥在京东方6代线、8.5代线项目完成投资退出时收益差不多200亿元,“不仅干成了项目,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还能把赚的钱投到新的未来的项目上。”
重要的是,这笔钱还能用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围绕产业链条上下游打造产业集群。
在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蔚来合肥区域总经理余东明介绍,蔚来从2020年底启动供应链近地化项目,过去三年,蔚来位于安徽省内的合作伙伴从约60家增加至约120家。如今,合肥已经成为最适合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地区之一。
组建产业基金,强化资本运作。在京东方合肥10.5代线、彩虹8.5代玻璃基板等相关产业项目建设中,合肥建投积极开展投融资创新,以金融方式切入资本市场,发起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芯屏基金”),改变以往政府直投或借款的方式,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募集资金,服务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新产业,构建良好的金融支撑体系。目前芯屏基金实缴规模已达265亿元,规模上迈入全国私募股权基金头部方阵,累计完成对外投资366亿元,所募资金全部投向合肥市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上下游产业链,为实现市场资源、金融资源、产业资源的充分结合,促进有效投资,满足重大产业项目资金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为适应多元化发展需要,目前芯屏基金正积极由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行业逐渐向新能源汽车、农业产业项目等拓展,拓宽资本管理领域。
据了解,合肥市政府下属三大投资平台,通过与中信、招商等头部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基金累计组成了将近1000亿的产业基金群,加上直接投资等多种途径,在互相竞争中触达了海量的企业,通过资本加持、土地、人才、贴息、税收等一系列组合拳引入和培育了一个有一个新兴产业,合肥也在短短十年间从“全国最大县城”完成了华丽的蜕变,在2021正式进入了GDP“万亿俱乐部”。三大资本招商平台如何:
(1)合肥产投
合肥产投集团现已基本形成“以‘产业平台’为核心、‘创新平台’为引擎、‘开放平台’为载体、‘资本平台’为支撑”的发展局面,投资建设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等项目;参与投建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智慧能源创新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三大创新平台;以合肥国际内陆港有限公司为载体,打造合肥对外开放新名片;管理运营合肥市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产投系”基金群,重点投资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合肥兴泰
一支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从2.27亿元起步发展到29.77亿元,完成设立12支参股子基金,认缴总规模超22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近百个,投资额逾45亿元,其中合肥项目投资额近25亿元,占比55%。
这背后的神秘“大管家”是来自兴泰控股旗下专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兴泰资本,自2015年1月受托管理引导基金以来, 4年多的时间,公司从成立初期仅3人发展到如今28人的成熟团队,从管理基金规模3亿元的新手成长为掌管百亿元资本的行业强兵,一直致力于为合肥市优势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
(3)合肥建投
合肥建投已获市场盛名,其以京东方项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使合肥建投一举迈入全国城投行业的先进行列,成为全国城投行业的典范。
合肥建投于2006年6月正式组建成立,注册资本为126.47亿元,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在整合原有规模较小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全新的市级投融资平台。目前拥有全资及参控股子公司50家,截至2019年底,合并资产总额达4422.93亿元,净资产达1874.84亿元,资产规模在全国城投行业稳居前四。2020年上半年,其成功投资推动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和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园项目落地合肥,为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合肥招商核心模式2:链式招商
合肥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
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任产业链“链长”,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优化产业政策措施,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发展。
沿链“招大引强”是合肥的招商引资特征之一。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钱文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务虚会上也强调,要进一步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入挖潜项目线索,将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总部企业、上市企业、国家高企、央企等作为招引标的。
为推动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园区也主动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
2021年,合肥经开区合肥新桥集成电路科技园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园区重点围绕长鑫存储,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链,引进芯片研发设计、封装测试、装备材料及第三方服务项目,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
“园区带给我们非常大的便利,特别是我们从台湾省过来,员工以厂为家,园区里的服务人员态度都非常友善。”合肥鑫丰科技公司总经理张尧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鑫丰科技带来了66人团队,不仅是工厂,要把技术真正落根在合肥。“不光是技术的传承,现在在合肥本地我们还有研发团队。”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合肥链式招商最成功的产业之一。2023年,合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6.3%,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辆、同比增长1.4倍,占全国总量约8%,位居全国城市前三。今年一季度,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16.32万辆、同比增长28.8%。
合肥持续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汽车领域汇聚,抢占汽车科技最前沿。目前合肥有6家汽车领域新型研发机构、70家创新平台,半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智能座舱芯片等技术全球领先。
合肥招商核心模式3:科技(科创)招商
在合肥,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合肥市蜀山区政府办、科创办负责人但孝飞告诉《财经》,就像蜀山区,正在做全区域、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的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成为蜀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
哪里的创新生态好,哪里的科创主体就蓬勃生长。
近年来,“合肥模式”凭借着科创在中国广为人知,离不开其背后的力量:这里拥有以科研专业闻名的大学、与新兴产业有关的集群。合肥是中国先进科创城市探路的样本之一。
朱东杰认为,合肥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合肥地处中部和东部之间、长三角区域之内,有着“桥头堡”一样的区位优势,在交通、物流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起着带头作用。二是人力资源优势,在合肥发展初期,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汇集了大量高学历人才,为合肥近几年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叠加产业转移的背景,近几年合肥凭借着‘第一风投城市’等头衔、优良的营商环境、成本优势等主动承接了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许多项目,为合肥市细分领域带来了发展机会以及红利。” 朱东杰说。
《财经》采访的部分专家认为,合肥市政府抓牢各个细分产业领域的发展逻辑,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战略。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而科技创新依靠的是人才。朱东杰告诉《财经》,城市如果想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思考:城市是否愿意将发展红利与人才共享。“过去,我们总是强调让人创造价值,但现在要强调分配价值,让人才感受到公平回报。”
朱东杰观察,中科大以及不少海归学子越来越倾向于留在合肥创业就业,这让合肥的发展有了新期待。
合肥政府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万人,较2022年净增21.9万人;2023年,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35万人、创历史新高,近3年累计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近100万人。在合肥常住人口中,35岁以下人口占比约50%,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2.7万人以上,是全国的1.8倍左右。
“吸引人才和企业进驻的主要因素有:合肥为科创企业提供的税收、产业政策优惠,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合肥已有的庞大人才储备库。”朱东杰说。
近几年,城市之间竞争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初步凸显。具备创新精神、服务意识的城市更容易吸引企业落户;落户企业越多,当地科创氛围越好,资金人才则不断流入。在这两方面,合肥走在全国前列。
合肥招商核心模式4:场景招商
2023年以来,合肥市以其独特的“场景创新”模式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场景创新”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力图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
在全国场景赛道中率先起跑的合肥,2023年以来,频频项全国递出“场景创新”这张名片,实体化运作全国首个场景公司、常态化发布场景清单、举办全国场景创新峰会、邀请“独角兽”企业来访……新经济、新技术、新物种企业在合肥渐成生态,创新之势蓬勃向上。
(1)关键词:从1到N 释放场景要素让创新技术实现“裂变”
2023年5月8日,第二节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此次博览会上,城市安全生命线“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备受瞩目,而这正是合肥场景创新的标杆之一。在建设过程中,合肥开放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消防、水环境、综合管廊等八大领域场景资源,为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先进技术提供了用武之地。
走进合肥市城市安全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铺在电子大屏上,实现“一平台、一张网、一体系(指挥)”。8万多套传感设备遍布于合肥路面、桥梁、地下官网,24小时监测“城市心跳”。如今,这一“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60多个城市。由城市生命线工程孕育出的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正蓬勃生长。
场景,意味着更多可能;创新,昭示出无限潜力。合肥自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成立以来,已组织场景调研培训、场景路演对接等活动超200场,挖掘场景需求超800条,通过召开场景发布会等方式累计发布6批次451个场景机会清单,形成意向对接单位共2660家,意向对接金额预计36.58亿元。
(2)关键词:从N到1 政府站台“背书”让企业不再“浮沉”市场
当前,初创型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推出后,往往缺乏应用场景来展示、验证,经常面临“有技术缺商业”难题。
“尽管团队掌握前沿技术,却因找不到发挥技术价值的场景,难以在市场中快速立足。与此同时,业主单位需要的产品太多,要从市场中筛选出优秀的企业耗时耗力。”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表示,正是看到了这一现象,合肥为业主单位开辟了“场景创新”这一“中介平台”,让他们从此前“对接N家企业”变成“1对1精准对接”。
2023年,合肥通过建立科创产品认定评审机制、常态化开展科创产品场景双需对接,举办2022年度十大标杆场景评选、2023首届场景应用创新大赛、发布场景能力清单等活动,搭建场景创新平台,超400家企业展示新技术能力、新产品应用、新方案模式,一批有首创性、变革性“合肥造”得到推广应用。
不仅如此,2023年合肥先后开展两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产品认定工作,认定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反射式低功耗户外液晶屏”等110个“三新”产品。发布3批次120个市级场景能力清单,向社会广泛推介“合肥优秀方案”,为企业提供产品推广和公司宣传机会,帮助数百家企业更快实现产品落地,达成订单合作,赋能合肥的前沿科技企业加速成长。
(3)关键词:从“1”到“plus” 打造超级场景IP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1”条产业连,那么合肥的场景创新,就是赋能产业链再升级,形成“plus”版本的产业链。
在促成企业合作之外,合肥持续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片区和重大工程,提前规划、主动挖掘一批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超级”场景,同时聚焦未来产业培育,积极为智能网联、低空经济、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新经济、新模式开辟新场景,抢抓新赛道。2023年,已陆续发布骆岗公园、智能网联全域道路测试、低空经济等3个超级场景。
低空经济,是合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而低空经济超级场景,则聚集了低空新基建、空中交通、商业消费、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拓宽了合肥的“未来产业图景”。2023年12月28日,在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全球首飞盛典上,合肥一举释放51个重磅场景机会。“低空经济”超级场景全年累计完成低空飞行超万架次、累计时长超千小时,推动集聚低空经济领军企业100余家,一个层次丰富、业态多元的立体化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合肥初步构建。
聚焦“首位产业”,合肥推进智能网联全域道路开放,2023年9月28日,正式发布《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全域开放方案》。截至目前,已开放测试道路1096公里,测试场景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低速无人车等多领域,打造国内首个城市级“车、路、网、充”一体化云监管平台,已接入智能网联测试车辆170辆、新能源汽车数据11万辆。
(4)关键词:从1.0到2.5 赋能新经济“有政策”更“有机会”
用场景为企服务、培育新经济,是一项全新的路径探索,各地在工作机制层面仍处在早期探索阶段。但合肥敢为人先,去年就揭牌全国首个将场景作为城市资源运作的国有企业,还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场景为核心工作的处室,采取“处室+公司+中心”模式推进场景创新工作。
在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参与的联合运作下,合肥探索场景合作的新模式,也让为企服务向前一步。受益于“场景创新”,合肥的招商模式也再度升级,从“政府四处敲门”的1.0时代、“政策吸引”的2.0时代,迈入了“场景吸引”的2.5时代。
变“给政策”为“给机会”,围绕“主导+先导”重点产业招引方向,通过中国(合肥)场景创新峰会、独角兽合肥行、“双招双引”闭门对接会等活动,以城市场景机会为要素,开放场景资源,设立专项示范应用场景项目补贴,吸引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等新科技企业来肥深度对接,打造“场景招商”新模式。
2023年,超100家外地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来肥,其中75家企业与市领导进行面对面交流,亿航智能、微构工场、国电高科、灵动科技等一批新赛道领军企业在合肥陆续落地。
围绕2024年的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场景创新为合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罗云峰表示,下一步,合肥市将持续依托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大对全领域、全市域、全流程场景应用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加速培育场景创新生态,推动更多创新资源落地发展,以场景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