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一、产业向哪转?怎么转?
今年,高层相继发布文件,确定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基调。按最近的时间顺序,我们依次向前推进。10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有序地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其中,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将成为重点扶持对象。
事实上,这一举措并非突然。早在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出了产业转移的重要信号。再往前走,7月召开的三中全会也在《决定》文件中强调,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早些时候,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发展、东北全面振兴、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加快东部地区现代化等战略,提高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担产业转移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国推进产业转移的思路非常明确,即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转移,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省级副中心城市。
在这次产业迁移中,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市,俗称“战略大后方”,将成为主要受益者。这些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丰富,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随着产业的不断迁移,预计将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具体有哪些行业,各地区应该如何分工?
工信部举办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给出了答案。四川将重点发展四大产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材料与化工、轻纺和食品药品;云南的四个特别项目是,生物医药产业、光伏产业、信息产业及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沿边产业园区对接。甘肃将重点关注绿色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设备制造、轻工业和生物制造、数字经济;贵州致力于发展资源深加工、先进设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和特色轻工业(纺织服装、生态食品)等产业。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瞄准工厂和矿业企业。特别是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以及一些新兴制造业领域的配套加工环节。
二、产业如何接?如何稳住?
说白了,产业转移是企业追求更低成本、更高利润的选择。中西部地区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低、资源能源丰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等优点,承担东部沿海地区梯度转移的条件已成熟。再加上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产业转移并非简单的“搬家”。有些行业可能无法接受转移,有些行业搬迁后可能会发现“水土不服”。过去,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后,将面临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不完善等问题。仅仅依靠资源等优势来实现产业转移的真正成功是不够的。要知道,在投资高附加值行业时,仅仅要考虑土地等成本因素是不够的。怎么办呢?特别是在产业、金融、科技等方面,中西部地区可以加强与东部先进地区的合作。例如,开发配套产品,弥补产业链的不足,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承接行业的过程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锁”。在不同的地区,产业水平、资源禀赋、优势和缺点是非常不同的。我们必须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新兴产业,也不能停留在低水平。任何落后的行业都被安装在篮子里。高层也多次强调,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产业进行承接,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同时,也要注意错位发展。
三、如何招到优质项目?怎么落地?
产业转移将带来大量的企业和项目,为迁入地提供良好的招商机会。但也要认识到,中西部地区在产业链配套设施、商业环境、技术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可能会影响招商效果。在这方面,地方政府需要采取更准确、更高效的策略来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
一是明确产业定位,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东、中、西之间存在较大的产业差异,即所谓的“产业梯度大”。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东部不仅要保持关键产业链,还要承担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此前,许多中西部地区主要从事东部边缘化产业。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热潮下,中西部地区应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承接和重点发展的产业。这是招商的前提。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相关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标签,确保企业和项目发展有足够的资源保障。
二是加强产业链配套设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企业在选择投资场所时,往往会考虑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配套能力。与东部地区成熟的产业集群相比,西部地区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企业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投资,往往远离原有的产业体系,缺乏必要的上下游配套支持。因此,中西部地区需要梳理自己的产业链,通过“链长制”促进补链、强链、延链,开放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节点,建立更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目前,招商竞争日益激烈。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要想成功突破,需要补充和加强自身特色产业链条,推动其升级到更高水平,提高自身的招商竞争力。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加快项目落地的催化剂。
在商业环境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0》,在西部地区,只有四川和重庆的商业环境得分和等级相对较高,其他省份仍需努力发展。因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快内外资源整合,弥补不足。结合自身实际,借鉴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提高营商环境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哈产业园等一些发达地区探索了创造新“小环境”的“飞地”模式。中西部也可以建立类似的合作区和产业园区,将西部能源优势与东部商业环境优势相结合,实现“1+ 1>2”效果,加快项目落地。特别是《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后,传统的招商路径越来越窄。通过优化商业环境来增强招商吸引力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在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下,中西部地区需要明确定位,加强产业链整合协调,优化商业环境,促进优质企业项目的引进、实施和发展。
总 结
产业转移是大文章。一方面要深化东西合作,促进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另一方面,各地要挖掘自身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找准定位错位发展,自然提高承接能力。只有与承接地携手合作,才能实现产业协调升级,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