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01合肥产投集团总经理江鑫:解码基金招商
(1)基金投资优势是什么?
国资系统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资金来源是国有资本,且同样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广义上也可视为政府性引导基金。随着财政、国资两大来源的基金体系组建,我省国有资本股权投资的资金规模将再上一个台阶。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用好庞大的资金,发挥好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以实现撬动社会资本、助力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目的,成为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第一,基金的运作模式更利于撬动社会资本。通过母子基金的方式,撬动资本的倍数可能达到两倍、三倍。第二,基金的投资决策机制和国有企业、财政体制不一样。基金按照市场化规则由投委会进行决策,效率更高。
任何一个项目,尤其好的项目,投资窗口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时间内迅速进行尽调、迅速决策,如果按照传统的国企决策程序,时间太长。最后,基金尤其是有限合伙基金的组织形式,保证了资金进退自如。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要退出,程序很复杂。有限合伙制基金退出方式更便捷。资金出来以后,可以再进行下一轮的投资。
(2)基金招商要引得来投资机构
引导基金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募资,能否吸引足够多的社会资本共同参股子基金,实现放大效应;二是投资,母基金直投或子基金投资是否精准,既在方向上符合地方产业发展布局,又有发展前景的好项目。合肥市去年设立了200亿的政府引导母基金,我们产投资本作为基金的管理人机构之一,发布招引信息后,全国各地专业的投资机构纷纷来申请母基金参股。因为安徽及合肥基金招商名声在外,所以很多投资机构慕名而来。另外,我们的“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地标逐渐形成,孕育了大量项目。很多外地企业,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的企业想落户合肥。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是很好的投资标的,所以他们愿意来布点。
(3)社会资本不敢投国资要积极引导
合肥市天使基金的定位是直投型天使基金。因为越是早期的项目风险越大。前些年合肥资本市场的环境与现在不太一样,大部分在合肥的外地投资机构喜欢投后端项目、成熟期项目,或者是Pre-IPO(上市前)项目。只做锦上添花,不做雪中送炭。这个时候市场是缺位的,失灵的,需要我们国有资金做引导,去投社会资本不敢投、不愿投的一些早期项目。
得益于合肥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的创新精神,2014年制定的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有很多制度创新,包括利益让渡、风险共担,风险容忍、尽职免责,还有市场估值、协议退出。风险容忍,当时就提出允许基金出现30%的总体亏损,鼓励大胆地投,多投项目,这一理念当时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
尽职免责,如果因为客观原因出现的损失,不追究项目经理的责任,也保证了项目经理敢于投。肯定有投资失败的项目,但更多项目成功了,甚至还有上市的,带来的收益可能是10倍甚至几十倍,足以覆盖失败项目的损失。合肥市天使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达到了248个,其中有3个项目已经登陆科创板,有10个以上的项目市场化估值超过10亿,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如何引导社会资本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在基金组建上,作为引导母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子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股。在基金管理上,招引社会化团队来管理子基金,通过他们在全国的触角和投资经验,把优秀的项目引入到本地。这都是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与带动。有些项目社会资本不敢投,国有资本首先进入,把这些企业培养起来,达到社会资本的投资条件时,再引入社会资本一起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这也是撬动社会资本的行为。
(5)产业引导基金遍地开花如何胜出?
由于各地纷纷设立政府性引导基金,且都将撬动社会资本作为目标,对社会资本的募资难度增大。此外,各地的政府性引导基金有着地方属性,在参股子基金时一般都会设定返投比例,要求子基金在当地投资额不低于引导基金参股出资额的一定倍数。但一个地方的产业规模是有限的,在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未必有足够多的优质项目可供投资。首先要有自己的基金管理团队。
如果是做政府引导母基金,要有自己的母基金管理团队,有效甄别外来团队,和外来团队合作组建好的子基金,引导外来团队更好地服务本地产业发展。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直投团队,知道如何鉴别项目,在关键项目上通过直投来进行引导。第二,要结合自身特点做行业产业的分析,深耕行业产业,找准赛道,尤其是通过细分行业来找到目标企业,这很关键。能否在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将省外的优质项目吸引到安徽落户,根本上还是要看产业集聚度、融资便利度、政务服务效率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
基金招商只是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辅助手段。不过,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爆发,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使得安徽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增大。在全省各级政府性引导基金规模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基金招商和新兴产业发展有望形成良性循环:更好的产业生态提高了基金招商成功的可能性,而基金招商的成功将使得新兴产业更加壮大、产业生态更加优化。但是,选择专业的子基金管理机构,并不意味着引导基金的管理方就可以完全放手。一方面,为了落实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引导基金也会进行母基金直接投资。
2020年以后,省“三重一创”基金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基金每年都拿出50%的资金做直投。直投决策由省发改委、省经信厅所组织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作出,但尽职调查、商务谈判、拟定投资方案及投后管理等关键工作则需要省高新投公司来承担。作为引导基金管理方,省高新投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专业的投资管理队伍,在国内知名股权投资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榜单”上位居第5。
(6)印象最深刻的基金投资经历是什么?
有个项目叫芯碁微装,被誉为“安徽半导体第一股”,主要做直写光刻机。我们投资决策是在2016年。这家企业成立不到一年,没有营业收入,还在研发阶段,亏损严重。投的时候争议比较大。我们立足于促进合肥市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果断进行了投资。随着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这家企业快速成长壮大,2021年4月成功登陆了科创板,最近市值已经超过100亿。作为国资创投机构、国资股权投资机构,就是要找准赛道,找到好的团队,找到好的方向,果断地出击。
02吴晓东(曾担任合肥市建投集团董事长):资本招商可以学,但也难以学成功
在合肥举办的2024新经济科创论坛上,多位专家对“合肥模式”进行了探讨。吴晓东,作为合肥模式的搭建者,分享了对合肥模式的认识。吴晓东曾先后担任合肥市建投集团董事长、合肥市国资委主任、安徽省高新投公司总经理等领导职务,是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京东方、晶合集成、安世半导体、长鑫存储、蔚来汽车中国总部等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的操盘手。现任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晓东在谈到合肥的模式时,表达了两个观点:
第一,合肥不是做风投的,第二,合肥模式不好学,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干成。吴晓东进一步解释道,所谓合肥模式,其实就是资本招商的逻辑,从资本招商逻辑来说,模式是可复制的,但是合肥并不是第一个做资本招商的,而合肥之所以能成为模式,就是因为把几个项目做成功了,其标志性的项目就是引入了京东方和蔚来。
吴晓东表示,改革开放以后,合肥市过去有两个家电品牌非常有名:美菱和荣事达,几任市长、市委书记坚持工业立市理念,之后又把格力、海尔、美的等很多家电企业引入合肥,把合肥建成全国最大的家电基地之一,正是有这样的一个基础,才把京东方引入进来。还有另外一个案例就是蔚来,这些标志性的项目都是资本招商的模式。吴晓东接着说道,这种资本招商有个最大的特点,都是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京东方找了很多城市都没有被接纳,蔚来也是找了19个城市都被拒绝了,最后合肥接纳了它们。
之所以能够成为“合肥模式”,就是因为合肥市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救了企业。吴晓东认为,合肥的产业基础其实不如北上广深,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的企业,谁会来这里?好的企业肯定首先选择北上广深,合肥做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能够把这些企业引过来,这是它的特定条件。
吴晓东进一步说道,合肥不是风投城市,合肥模式实际上就是自主招商的模式,很重要一点,就是政府做投资,它的初心使命到底是什么?第一,原则上只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投资策略是投大、投早、投科技;第三,为了强链、补链、延链。最后,吴晓东认为,“有为的政府”,它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要按照市场的逻辑去运作,合肥模式总结起来就是 “有为的政府”加上“市场的逻辑”加上“资本的力量”。但是这不容易做到,想复制合肥的成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吴晓东的演讲中不难看出,合肥模式的成功有其偶然性。合肥模式的成功与当时特定的市场环境和历史机遇密切相关。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合肥抓住了一些产业转移、技术变革等重要机遇,适时地调整了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等方式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而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他城市很难再遇到完全相同的发展机遇。人们总结一种成功做法为“模式”,无非希望能复制“模式”延续“成功”。但在中国,往往成功模式都是唯一的,难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