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苏州:成立全国首个市级科技招商中心
苏州市科技招商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24日,由苏创投集团出资,按市属二级企业管理,具有独立运营权限,业务主管单位为苏州市科技局。
科招中心立足苏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以全力打造“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为使命,以构建协同高效开放的创新生态为核心,以建设苏州科技招商数字枢纽为支柱,助力形成“市级统筹、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科技招商工作格局,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持续推动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系统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市科技招商引领性,全面提升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科招中心的定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牵头抓总”,负责重大项目、重大活动、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等的研究和协调,凝聚全市“一盘棋”合力;二是强化资源导入,统筹配置政策、金融等招商要素,汇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加大对各板块的赋能力度;三是强化机制创新,明确项目引入标准和评价指标,建立项目市域流转机制,并做好考核激励。
科招中心主要任务有如下五个方面:“开展产业研判,指导精准招商”“搭建招商网络,强化资源导入”“举办招商活动,打响科创品牌”“集成政策支持,推动项目落地”“强化招投联动,放大资本赋能”。
(一)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徐积明:
科技招商中心有哪些职能?
◉聚焦能力建设。科技招商领域,做好项目判断是基础、提升谈判能力是关键。要通过请教各大行业细分领域的专家、顾问,把准研究方向,做深做透,提高自身的项目判断能力;要对苏州产业环境、资源优势有充分的信心,对待客户热情专业;要提高与板块的沟通协调能力,建立弹性沟通协调机制,在扶持培育存量项目的基础上,帮助各个板块做好增量。
◉聚焦摸清“底数”。地方产业情况、板块政策、落地载体等都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什么样的载体适合什么产业、哪些企业数量控制在多少为宜,这些都是需要精细化研究布局的。各成员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苏州市各板块的载体、土地,各板块的产业方向、产业基础、项目需求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后续科技招商工作系统推荐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网络建设。通过发挥背靠苏创投的先天优势,全球布局科技招商网络,加强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合作。同时科技局将全力支持好科招中心发展,与苏创投集团协力共助,相关项目库将对科招中心开放,为市科招中心的发展壮大提供服务保障。当前,苏州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及考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
(二)苏创投集团董事长王牟:
科技招商铁军如何打造?
◉强化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强合力。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各位都是从各个业务团队、招商部门中好中选优、优中选尖的精兵强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科招中心开启各项工作的“基石”。各位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用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共同支持好王正宇等同志的工作,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开拓创新、巩固提高,确保科招中心实现良好开局。
◉强化业务能力,夯实发展牢根基。科技招商是一项竞争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拼资源、拼政策,更要拼服务、拼智慧。市级科招中心的设立,正是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通过专业的产业研判、严密的招商网络、丰富的招商活动、精准的政策支持、多层的人才培养、科学的考核督查,统筹做好全市招商指引,凝聚全市招商力量形成合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必须是懂经济、懂政策、懂产业,会沟通、会谈判、会协商的“全才”,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出去多跑跑、多转转,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我们不光招商工作要走出去,招商人员更要走出去,走到谋划、洽谈到落地、建设等各个环节去,打造一支懂产业、精技术、钻业务的招商铁军。
◉提高思想认识,开创发展新局面。科技招商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今天开始,科招中心已正式进入启动运营阶段,为苏创投集团完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布局,苏州市加速推进科技招商“一号工程”,推动自主创新和招引高端资源双轮驱动揭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抓手,不断创新思路和方式,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与科招中心的全新团队一起,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密切配合、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苏州市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出具有苏州特色的创新高峰。
合肥高新区:打造合肥版“中关村”
在合肥高新区,每月都有国家重大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成果发布,每周有科技型企业创新产品发布,几乎每天都有依靠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公司设立。
“有的地方有尖端科技,但没有产业,有的地方有产业,却没有科研支撑,合肥高新区走的是一条整体化的内生发展之路。”合肥高新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一语破题。正是基于此,“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了合肥高新区一以贯之的遵循。
走稳这条内生发展之路,高新区科技部门总结出三条经验。
一是树立科技即产业理念。说来简单,怎么干?聚焦高端引领、源头创新,打造多层次创新平台;建强新型研发机构,承担原始创新成果具体转化;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企业自身技术及产品的迭代创新;兴建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二是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在合肥高新区,出台的各类政策措施细致缜密,围绕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金融、场地、场景等创新要素,涵盖从初创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同时,全面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
三是实行科技招商。立足科创高地优势,高新区聚焦高校科研院所的早期实验室成果,敢于冒风险投小、投早,关注未来产业以及颠覆性技术的挖掘。
(一)探索自己的招商打法
“AB部门”+项目推进服务专班
2016年,合肥高新区开始施行“全员招商”,并对这一概念探索出自己的“完整打法”。
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看,“全员招商”织就了一个完整体系。纵向是“顶层设计”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以全市16个主导产业链为依托组建产业专班,延链、强链、补链,有的放矢。横向来看,高新区精准划定了6个招商引资的A类部门,其余20多个部门划为B类。列为A类的投促局、科技局、经发局、高新集团、自贸局、半导体中心,承担主要招商引资任务,其余B类部门以服务为主,兼顾招商。以提供企业注册服务的市场监管局为例,列为招商B类部门后,有效提升了其招商及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AB高效协同,形成合力,大大推进了项目落地进度。落地之后,还有服务专班陪伴“最后一公里”。
在合肥高新区建发局工作的储振涛,就是项目推进服务专班的一员。“专班由高新区管委会从建设、城管、规划等各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实行脱产集中办公。”他介绍,专班人员会跟进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等全流程,提供“管家式”服务。仅他一人,已在2年多时间里以服务推开工十余个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精准对接,全区上下共谋一盘棋。同时,有效结合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拓展项目信息和招商资源,形成“规划+基地+基金+智库+政策+团队”的体系化招商模式,这就是高新“打法”。
2021年8月,安徽省、合肥市相关领导和高新区发改、科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团来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只为一件事:发展空天信息产业。不久后,中科星图“GEOVIS数字地球全球总部项目”落户合肥高新区。为什么选择合肥高新区?企业当家人坦言:“合肥高新区对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为我们提供了落地及创新资源对接等各类服务和支持。”
如今,合肥高新区已汇聚了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50余家,从业人员数千人,集群效应凸显。今年4月,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作为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的实验室,将围绕该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这一未来产业发展,在合肥高新区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一直以来,合肥都有“最佳政府投行”美称,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进行产业培育。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曾表示:“准确地说,我们不是‘风投’,是‘产投’;靠的不是赌博,是拼搏。”
透过合肥高新区的金融生态,这一“合肥模式”清晰可见。
在这里,科技金融及财政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以科技企业为例,在企业初创期,高新区就会安排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前端引导基金介入,陪伴企业成长。在科技企业初具规模后,通过引入产业基金、财政金融产品、协助企业申请各类创新奖补等方式继续支持发展。在企业壮大后,通过股改政策、上市培育政策资金支持企业上市。从2014年以来,高新区累计已投入财政资金近8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500亿元,惠及企业超2.4万家次。
在这里,“基金丛林”发展成势。早在2012年,合肥高新区就设立了全省首支财政出资的政府天使基金,有效解决市场化基金在早期投资领域的缺位问题。目前,高新区基金总规模已超2500亿元,基金超过200支。其中,在中基协完成登记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数量为安徽省的四分之一,管理基金规模达到全安徽省的三分之一。
此外,合肥高新区还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了天使投资、创新贷、助保贷、股权投资、青创资金等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资金需求。
合肥中科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叶丛雷表示:“2017年,我和几个同学开始创业之路,但企业运行不久就遇到了资金难题。”他开诚布公地说,幸运的是,在合肥高新区,只要有技术、有创新,政府就有资金扶持,1200万元的扶持资金很快到了账上。如今,这家专注于先进激光雷达立体探测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数值预报模式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长为“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环境气象探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建单位。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或者学生如果有科技成果转化意向,我们会第一时间靠前介入接洽、研判,助其一臂之力。”作为国有基金管理机构,高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新集团参股基金达45支,总规模超500亿元,其中,70%的投资聚焦中早期科技型企业。
再看淄博高新区,在金融政策和资本市场上已率先在全市层面迈出突破性步伐,但“管家式”金融服务、资本市场“顾问团队”等还只是小试牛刀,国有资本的投入产出还不明朗,离真正用活用好还有一定差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国家高新区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合肥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连续8年稳居全国前十,被称为合肥版“中关村”。
合肥科技局:科技招商是战略性的招商
合肥市科技局负责人道出他的见解:科技招商不只是招“商”,除了对资本招商外,还需要强化对科技成果、科研团队、创新平台以及科技服务等各类创新资源的吸纳,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总的来说,科技招商是战略性招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招商,是为区域发展进行战略性资源储备的招商,如此才让项目“引得来”“活得好”。
在科技招商中,科创企业、平台、团队,一样都不能少。
2022年,由合肥市政府和武汉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并联合共建的合肥市武汉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正式入驻中安创谷开始运营。
“研究院是武汉大学在合肥的窗口,集科学研究、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它是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与空间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打造‘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人才中介服务和科技产业投孵运营’全链条科创服务校地合作的平台。”该研究院产业发展部负责人李海鹏介绍,截至目前,研究院服务了一批武汉大学高层次人才团队和优质校友企业到合肥考察,目前正在洽谈推进和已落地项目20余项。
唯有在对接融入中快人一拍,才能在竞逐比拼中胜人一筹。
8月15日,由该研究院招引孵化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李兵教授团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地。事实上,距离该团队初到合肥进行实地考察,才刚刚过去整整2个月。落地效率之高,展现“合肥速度”。
在这期间,合肥市科技局发挥着“科技情报局”“成果转化局”“科技企业服务局”的作用。前期为对接团队提供资金、政策、场地等实打实的服务支持,后期围绕落地企业进一步推广场景应用,组织开展如项目专场产业对接会等活动,赋能本地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在一系列组合拳下,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铺天盖地”向合肥抛出橄榄枝。8月31日,该研究院还为武汉大学药学院李艳琴教授与合肥当地头部资本牵线搭桥,双方就该团队关于“靶向成瘾防治新靶点与新药物”项目的发展情况以及融资需求进行交流,进一步加快武汉大学人才科技项目在合肥的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推进“项目+资本”的有机结合。
事实上,像合肥市武汉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这样的科创平台,在合肥已有35个。他们作为合肥科技招商的抓手之一,实现科技与产业、资本的有机融合,探索与地方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从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招商撬动了亩均效益的提升,让招商引资的质量更高、成效更优。”合肥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在走宽走畅“科创+产业”路上,合肥正面向未来,澎湃新生!
北京慧产科技集团,是一家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落地、科技创新到发展壮大的一系列赋能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为政府和园区提供从产业招商、产业创新加速和产业升级赋能的全维度产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智慧+”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世界一流的产业发展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