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一、当前经济形势
一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
二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三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二、国家宏观政策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率是反映财政政策力度和财政风险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上有所谓3%赤字率警戒线的说法。除了疫情期间之外,我国近年的财政赤字率均低于3%水平,2024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由于2025年GDP规模的增加,即便赤字率保持不变,赤字规模也比2024年大,提高财政赤字率后,2025年的财政赤字规模会比2024年有较大增加。另一方面,财政赤字是中央债务,通过提高赤字率增加了中央债务,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二是加大财政支出强度。首先是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不计入赤字。2025年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从规模上可能会超过今年的1万亿,从投向上还将进一步优化。其次是地方政府专项债。从规模上看,2025年新增专项债限额或突破4万亿。从投向领域上看,除一揽子政策已明确的新增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外,还将进一步优化投向领域,同时扩大专项债资金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第三是中央预算内投资。2025年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或将比前几年的年均增速有较大提升。
(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一次中央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2010年12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持流动性充裕,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三、2025年投资形势与重点
从排序上看,与2024年相比,2025年的九项重点任务中,把扩大内需放在了首位,说明了全方位扩大内需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政府投资方面,首先是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新”共3000亿元,其中1500亿元用于支持工业、农业、建筑、教育、交通、文旅、医疗等7个重点领域的设备更新,15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重”共7000亿元,分3批支持1465个项目建设。2025年支持“两重”“两新”的资金额度将进一步增加,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
其次是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2020年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从6000亿元增加到7000亿元,年均增速3.9%左右,最多的一年增加了400亿元。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或将保持这一趋势甚至略有增加。
第三是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大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燃气及供排水等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2024年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公告《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由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批支持15个城市(名单已公示)。资金支持方向包括:城市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工作。2025年或将推广到更多城市。
在产业投资方面,聚焦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和数字经济。一是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三是培育未来产业。四是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五是壮大耐心资本。六是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七是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八是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最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要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十五五”重大项目一方面是对“十四五”重大项目的继承和延续,另一方面是对“十五五”发展新的展望。重大项目是投资的重要支撑,除了具有区域战略性、全局性、标志性、引领性的特点之外,往往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所以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早谋划、早布局,才能占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