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一、为什么要科技招商
招商引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地方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地方招商引资也迈入了新篇章。回归本质,笔者认为招商引资的底层逻辑并未改变,仍是利用、挖掘、塑造、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形成核心竞争力来招商引资。所不同的是,比较优势的要素随着时代环境不断变化。传统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关键在于“让利”和“优先”,即为企业“让利”营造低成本的投资环境,包括税费、土地、人力以及融资等成本;为企业“优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市场条件,包括市场规模、商业模式、销售渠道以及同行分布等。然而,新时代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关键在于“配套”和“生态”,即为企业提供产业资源“配套”,包括产业链、供应链以及资金链等配套支持;为企业构筑创新发展“生态”,包括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资本合作平台等。因此,新形势下招商引资不仅要对资本招商,更要对创新要素招商,服务于区域发展战略、着眼于战略性资源储备。这种招商引资模式即为科技招商。
区别于传统招商引资侧重于投资规模、产值税收、地区就业等因素,科技招商更关注于项目的成长性,包括企业研发实力、市场规模、商业模式以及与当地传统企业嫁接的匹配度等因素。可以说,科技招商的对象是以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项目为核心,以科技人才创业类项目为重点,包括对研发、创业、服务、金融等科技创新资源的招引,科技招商生态如图1所示。此外,科技招商将加速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对接,衍生出更多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长极。
图1. 科技招商生态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二、科技招商要怎么干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技招商重要性不断凸显,相较于传统招商引资模式,科技招商更侧重于为区域注入创新活力,有效提升区域发展的韧性与可持续性,如今已成为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聚焦于苏州工业园区,对其科技招商实践范例进行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成立于1994年,区域面积278平方千米(中新合作区80平方千米),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2006年开创性地成立了全国首家科技招商中心,瞄准人才和产业新赛道率先抢跑。2023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谈及此行感受,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上确实是走在前列:“值得看,看了让我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了底气。”在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招商路径的探究中,笔者认为其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
(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初期,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较大,科技创新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高端化亟需补强,自主可控产业亟待进一步拓展。基于此,苏州工业园区充分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以纳米应用技术为引领,推动存量传统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业向创新链、价值链方向延伸,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了产业迈向高端化。截至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已经累计引进和孵化纳米相关企业超1300家,其中16家成功上市,当年产值突破1550亿元,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行列。该路径主要方式在于“科技赋能”,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特定技术与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而对存量加工业实施赋能与转型升级。
那么如何以“科技赋能”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众所周知,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必须经历中试阶段,即较小规模生产,以验证技术和产品的性能。中试环节是开发到商业化的过程,涉及技术放大和用户需求匹配能否成功,也被称为创业者的“死亡谷”。谈及纳米产业,绕不开MEMS,即利用半导体技术将外界的物理、化学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连接虚拟和物理世界。但MEMS传感器芯片多是非标工艺,中试生产量小且前期投入成本高。基于此,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斥资约6亿元建成了国内首个全开放、商业化运作的6英寸MEMS器件研发、中试和批量化生产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被“磁吸”而来,主动询问平台的配套政策,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孵化和引进的MEMS相关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包括敏芯、纳芯微等领军企业。因此,科技招商的“强磁场”并不是易于模仿的“财政补贴”,而是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过程中无法被轻易取代的“科技引力”。
(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进程中不仅着力挖掘自身存量产业的比较优势,更积极打造自身的比较优势,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为引领,打造科技创新载体并完善培育体系,推动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BioBAY(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由国有公司买地后运营,逐步搭建起从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BioBAY已汇聚了650余家创新药械企业,诞生的上市药品48件,赴境外上市企业20余家。该路径的主要方式在于“狼群战术”,即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产业粘性,形成人才汇聚与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进而培育区域增量新兴产业。
那么如何以“狼群战术”推动增量产业发展成为“产业集群”?众所周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其他地区为招引头部企业而竞争的“头破血流”时,BioBAY则选择了招才引智、招所引院,真正地做到了“引进一个人、带来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产业”。通过大院大所策略和建立高端人才智库的方式,集聚33所中外知名院校、15家国家队科研院所,打造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为园区输送了大量的高端人才,而且与园区内企业形成了紧密的技术交互。此外,BioBAY搭建了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资本合作平台等创新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以构筑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其中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如图2所示。因此,科技招商的“产业集群”并不仅是通过“真金白银”去招引“行业龙头”来带动产业发展,而是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过程中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孵化培育而招引的“科技群狼”。
三、新形势下科技招商的思考
皇姑区作为沈阳市中心城区,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汇集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辽宁大学等33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71家,区域创新生态体系为科技招商提供了有利条件。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招商策略,对于皇姑区如何开展科技招商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一)细分产业赛道,增强“科技引力”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秉持从实际出发、集中资源、避免分散的理念,充分研判与皇姑区主导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以及未来爆发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科技招商。作为皇姑数字经济的代表项目之一,沈阳智能计算中心项目规划算力1000P,一期建设208P,将于2024年底前正式投入运营。依托算力底座,皇姑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方面已构筑起“科技引力”。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可探索采用政府投资社会主体运营、企业建设适度开放等方式构建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以行业共性技术和产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增强“科技引力”。
(二)优化创新生态,深耕“科创沃土”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支撑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需持续强化跟踪服务、优化要素供给,聚焦双创载体布局、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平台搭建、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为企业和人才厚植更为丰饶的创新“沃土”。皇姑区目前已将全区近半数的商务楼宇打造为科创载体,并围绕空间、政策、资本、产业等方面全方位赋能载体提质升级,驱动产业不断向“新”攀升。然而,好项目不光要引得进,还得留得住、发展好。为促使科技创新型企业扎根皇姑,可探索实施“基金招引项目落地、项目依托基金建设”的发展路径,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本支持。
(三)打造人才洼地,培育“科技群狼”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针对产业细分赛道,密切跟踪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重点追踪该领域顶尖人才、前沿技术以及重大项目,挖掘优秀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皇姑区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已组织召开博士服务团入企行动动员大会,拟对304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13家高校院所的技术需求、科技成果、创新人才情况展开全面摸排和技术对接。为精准甄别优秀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可尝试推行“以赛代招”,携手区内头部企业共同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打造皇姑科技招商赛事品牌。
四、结语与展望
惟奋斗者进、惟改革者强、惟创新者胜。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既要做好产业项目招大引强以保障经济稳健发展,又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招才引智以提升产业创新能级。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实践范例,皇姑区将以科技招商作为“创新引擎”,不断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奔赴”,力争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