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01“六小龙”带来三问
“杭州为什么能出‘六小龙’?”“杭州做对了什么?”……聚光灯给到杭州,有关的追问和反思,铺天盖地。
(1)文化里的“闯”劲:许多是草根创业、大学生创业,有激情,有闯劲,敢冒险
“这个型号的机器狗能续航多久?”“哪一款是上过春晚的?”“人形机器人目前有哪些应用场景?”……2月12日,杭州宇树科技的展厅内,人头攒动。自从爬泰山的机器狗和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爆火出圈后,前来参观考察的访客,络绎不绝。
“这是早期型号的机器狗Laikago,那是刚上过春晚的人形机器人H1。”展厅里,宇树科技市场经理孙宝岩向记者介绍了每一款产品的功能特点。从这些不断迭代的产品身上,不难看出企业的成长轨迹。
时间回到2016年。这一年,王兴兴和两名团队成员带着200万元天使轮投资,创立了宇树科技,加入到万千创业大军的队伍。他们选择在杭州施展抱负。
为什么选择杭州?
与众多创业者们的选择比,宇树科技并无特别。“创始人王兴兴曾在杭州求学,再加上杭州有互联网产业和科技人才基础,最终选择在杭州创业。”在孙宝岩看来,杭州有着更加浓郁的创业氛围。
创业氛围源自哪里?
——互联网产业基础。“杭州在上一轮互联网创业中走在了前列,涌现出像阿里、网易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认为,互联网“大厂”为杭州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选择,更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
——科技人才集聚。在刘亭看来,杭州有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等众多的年轻技术人才,他们中许多是草根创业、大学生创业,有激情,有闯劲,敢冒险。
说到“闯”劲,似乎“六小龙”的创始人们都有这种特质。宇树科技的王兴兴,摒弃当时国际上液压驱动的机器人主流路线,采用电机直驱,最终用产品的全球市占率证明了自己;深度求索的梁文锋,“每天不是在跑代码就是在写代码”,同事称“从未见过这样的老板”;游戏科学的冯骥是个游戏狂人,常在深夜与虚拟世界对话;强脑科技的韩璧丞,为攻克难关,常在实验室中挑灯夜战……
实际上,这股“闯”劲与杭州的文化基因是相通的。刘亭介绍,杭州所在的浙江地区,自古便是“百工之乡”,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浙商文化,倡导“工商皆本、义利并重”,这使得杭州的民营经济一直活跃。
互联网时代,在民营经济繁荣的杭州,创业者们依然传承着“敢闯敢试”的冒险气质。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有36家企业上榜,连续22年名列全国城市第一。
(2)无事不扰的智慧:“公司补贴申请过程,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百转千回、九死一生。创业者的这股“闯”劲,如何呵护?
一则走红网络的朋友圈,或许能给出答案。
春节期间,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在自己的朋友圈,点赞了杭州市余杭区的营商环境。他写道,“公司整个入驻过程、补贴申请过程,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没送过一根烟”“答应你的政府补助,按约定时间自动打款,无需你再去问,再去催,再去请吃饭”“事办完,政府部门的人就消失,从来不烦企业,从不对企业指手画脚”。
这则朋友圈引起杭州创业者们的共鸣。事后,杨峰在接受专访时袒露心声。他介绍,去年6月,公司收到了来自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的102.82万元补助, “政府一声不吭把钱打了,然后发个短信告诉你:钱到了,你们查一下。” 杨峰感慨道,余杭是“最懂企业的政府”。
懂企业的政府要做个“拎得清的小透明”,无事不扰,但又不能做 “撒手掌柜”,一旦企业有需求,还得做到有求必应。
为保证游戏科学开发人员心无旁骛投入《黑神话:悟空》的工作,政府帮忙申领各级奖补以及游戏发行版号,联系食堂和物业公司每天送饭上门;宇树科技急需系统性的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杭州推出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上门介绍并指导操作;Deepseek需要训练场景时,当地准许其将大模型直接接入到城市大脑……“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杭州承诺,在那些瞬间具象化。
浙江省山东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范海亮在杭州工作多年,他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深有感触。“商会里有很多新兴企业,有老乡从大学毕业就迈入了创业的过程,他们刚开始是缺乏资金的,但是杭州市各级政府对这种新兴产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我感觉只要有想法,有一定的科技含量,都能够在杭州各级政府的包容培育之下,得到茁壮成长。”范海亮说,杭州是一个鼓励创新的城市,也是一个宽容失败的城市。
包容“不鸣”,方有“龙吟”。为鼓励科研创新,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杭州创新基金要求子基金必须配置30%以上早期硬科技项目,西湖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甚至允许15年退出周期。这种“不以IPO为唯一目的”的投资逻辑,恰好契合了硬科技公司长周期的特性。
最近杭州又提出了“三个15%”的科技投入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要用于科技投入,同时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让创业者创新创业的热情之火不灭,让杭州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土。
(3)做“难而正确”的事:敢于跳出“舒适圈”,坚持长期主义策略
从引领互联网电商风潮,到成为AI时代的科创新城,杭州为什么总能抢得先机?
一位杭州干部曾言,“杭州也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孩子”。杭州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敢于跳出“舒适圈”,做“难而正确”的事,坚持长期主义策略。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当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杭州率先开启“硬核创新”转向。2017年,杭州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机器人+”行动计划。同年之江实验室成立,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中文大模型,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2023年,杭州又出台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发展专项政策,提供资金补助与应用场景支持。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通过多年的长期引育,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收获,以深度求索为首的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杭州并没有停下脚步,今年1月,杭州又印发了《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谋划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产业……
时下,杭州又“盯”上了另一件“难而正确”的事。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在推进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孵化出了首个成果──心磁、脑磁成像设备,当地政府正积极推动将这一成果产业化。
“心磁成像设备将人类对健康状态的检测从‘看结构’时代转入‘看功能’时代,这有望突破急性心梗等重大疾病早期快速诊断的世界性难题。”房建成院士说,心磁成像设备和杭州“六小龙”一样,是一条中国领跑的新赛道。
做“难而正确”的事需要付出更多的物力财力,但静待花开后的收获,也会更丰厚,杭州懂得这一点。2024年,杭州科创集团联合杭州高新金投,专门设立了杭州零磁装备成果转化基金,推动极弱磁测量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2月6日,零磁医疗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每个月,当地(政府)都有人跟我对接服务,缺钱政府帮忙融资,缺人政府帮忙招聘,缺空间政府把大楼装修好,缺市场政府帮找门路,需要申请国家级平台,政府帮忙配套。”房建成院士说,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下,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并不意外。
今年浙江省两会期间,杭州市市长姚高员走进央视演播厅时,说过三句话。他说,“财力再紧张,也不能去压减科技投入”“让创新始终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或许这三句话可以求解“杭州之问”。
02 问道改革访杭州专访:浙江专家刘亭:“六小龙”很火,但千万不要飘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六小龙”现在的状态,那就是“火”。连日来,大众新闻记者在杭州采访时发现,前来参观“六小龙”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既有各地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有不少投资人。大家都带着一个疑问:为什么“六小龙”诞生在杭州?
2月14日,大众新闻专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在“六小龙”火热现象背后,刘亭有着自己的“冷思考”。
(1)“偶然”中的“必然”
大众新闻记者:“六小龙”为什么会诞生在杭州呢?
刘亭:“六小龙”诞生在杭州,我觉得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第一个大的背景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如何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能否跟上这一潮流,对全世界都是一个挑战。目前,各个国家的竞争聚焦在科技、人才竞争上,我们国家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更多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在上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中,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公司诞生在杭州,对于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发展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成为一个重要选择。杭州在互联网创新方面已经走在前列,还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大厂。
“六小龙”属于草根企业,大都是年轻人、大学生创业,他们没有什么包袱,在上一轮互联网创业的基础上,他们可以选择某一个小的切口深入进去。在杭州,大量的人才是阿里系、浙大系,再加上海归系、浙商系等,最后科技还是要靠人才来支撑。“六小龙”中有三家企业的创始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可见浙大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草根企业”有闯劲
大众新闻记者:您刚才提到“六小龙”是草根企业,在您看来,他们是不是也有一些共性?
刘亭:创业就是要有点闯劲,要有点胆量,想到了就去做,不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犹犹豫豫。有的时候风口转瞬即逝,抓住了就抓住了,没抓住就从手指缝间滑走了。最有闯劲、最敢试错、不怕跌倒重来的就是年轻的时候。“六小龙”的创始人不仅年轻,还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专业教育,很多都是硕士生、博士生。你想创业,没有本事不行,没知识储备也不行。这几个因素合在一起,这事就办成了。
大众新闻记者:“六小龙”的出现带来哪些启示呢?
刘亭:“六小龙”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就是蛇年春节前后一下子爆火。但其实它们早就长在那里了,它们是多年积累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的一个结果。
要说有什么启示,我觉得是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富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利于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的制度供给。
第二个启示与浙江省的人文传承有关,浙商的文化基因以浙东学派为代表,倡导“工商皆本、义利并重”。这一点很重要。人文精神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3)“专注”和“人文”
大众新闻记者:“六小龙”火了,您却在撰文中写道“不要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为什么这么说?
刘亭:中国人有句老话,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创新永无止境,竞争永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要始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百年变局”,抱有足够的客观理性和谦卑敬畏。时代创新变革大潮之下,谁也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所以我在文章中写道“千万不要狂,千万不要飘”。
大众新闻记者:未来,您对“六小龙”有什么期待?
刘亭:期待之一是专注,平心静气、心无旁骛,专注于手头正在做的创新事业,大浪淘沙,他们还要经过科技比拼和市场竞争的反复锤打和考验。
期待之二是人文,科技的创新和市场的拓展固然紧要,但事在人为,团队的进取心和凝聚力一定意义上更为重要。Deepseek团队就是一批“科技原教旨主义者”或者叫“技术理想主义者”,他们是有初心、有情怀、有使命感的。无数创业史早已证明:缺乏人文精神滋养的企业,很难成为一家受人尊重的企业,在创新创业创富的过程中也是很难做得强、走得远的。
03 问道改革访杭州专访:院士房建成:“六小龙”带给中国人科技自信
杭州“六小龙”在国内外刮起一阵旋风。其实,除了“六小龙”,在大科学装置建设布局上,杭州同样走在了前面。沿着时代大道一路向南,行至冠山脚下,一栋栋崭新的建筑映入眼帘,这里是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
2月13日,记者在研究院展厅内,发现了两台形似核磁共振仪的设备。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台设备的来头可不小,它们是大科学装置建设推进过程中孵化出的首个科技转化成果──心磁、脑磁成像设备。目前,该设备已投放到浙江、山东、江苏、广东、陕西以及重庆等地医院,采集的数据用于临床前期研究,根据山东、浙江等地医院前期研究结果,心磁成像设备对急性心梗识别准确率达96%。
这颗“金蛋”是如何孵化出来的?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房院士认为,既然万物皆有磁场,如果把较强的地磁场屏蔽掉,在接近零磁场的特殊环境中,利用磁强计等技术,就可以检测出极弱磁信号,利用这些身体发出的磁信号,可进行疾病诊断。基于零磁空间和磁强计等技术突破,房建成院士团队成功研发了心磁成像设备。
“心磁成像设备不仅将人类对健康状态的检测从‘看结构’时代转入‘看功能’时代,这有望突破急性心梗等重大疾病早期快速诊断的世界性难题。”房建成院士说,心磁成像设备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和杭州“六小龙”一样,这是一条中国领跑的新赛道。
2024年11月份,经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心磁成像设备获得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设备可进入医院,面向患者开展辅助诊断。今年1月份,零磁医疗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成功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三证齐发”。2月6日该项目与其他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孵出的这颗“蛋”含金量更高,当地政府下了一番苦功夫。2024年,杭州科创集团联合杭州高新金投设立了杭州零磁装备成果转化基金,致力于推动极弱磁测量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除了“耐心资本”的助力,当地还加快医工融合的探索实践,在杭州市卫健委的带领下,多家医疗机构已经与研发团队展开对接,未来将在扩大心磁应用场景、脑磁设备国产化研究等方面推动融合研究项目落地。
“大科学装置为什么能落在杭州,关键是走出一条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协同创新的路子。”房建成院士说,“每个月,当地(政府)都有人跟我对接服务,缺钱政府帮忙融资,缺人政府帮忙招聘,缺空间政府把大楼装修好,缺市场政府帮找门路,需要申请国家级平台,政府帮忙配套。”可以说,当地政府提供了全链条的“保姆式服务”。
在房建成院士看来,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下,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并不意外。此外,得益于当地成熟的产业链,像宇树科技一样的科技公司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很多企业做不出来的产品,几家民营企业的年轻人做成了,这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房建成院士认为,“六小龙”的出现,带给中国人最大的意义是科技自信。
“在‘六小龙’火爆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地的条件不同,因此各地应根据自己的条件,找到自己的特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房建成院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