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01变化一:出口贸易结构改善,“新三样”支撑外贸新格局
黄奇帆指出,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出口贸易方面体现在结构的明显改善。
十几年前,中国出口贸易总额1万亿美元中,30%是机电产品,70%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纺织类产品。“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地位不断提升,出口高端化、高附加值产品的态势明显。”
现如今,我国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到10%以下。“而与之相对应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由原来的30%增长到去年的90%。‘十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说法已经成为历史。”
“外贸新三样(注: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正在支撑起我国外贸的新格局。今年,我国更是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面向未来,黄奇帆表示,中国出口结构和国际贸易条件还将有新的、更高的质量效益的提升。
02变化二:引进外资规模逐年增长,中国成全球资源要素引力场
黄奇帆从不同的时间维度展示了中国吸引外资的增长形势。他介绍道,2000年至2010之间,中国因加入了WTO,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10年内年平均引进外资1200亿美元左右。在2012年至2022年的最近十年,中国平均每年引进外资约1400亿美元。而在2017年至2022年的最近5年里,中国每年引进外资实际到位数是1570亿美元,比前十年高。
2020年到2022年的疫情3年期间,国际社会原以为疫情导致交易不便,以及美国发起贸易战,叠加地缘政治影响,会导致中国引进外资规模比往期更低。“但实际上,2020年到2022年的3年里,中国引进外资的实际到位数是平均每年1700亿美元。”
黄奇帆进一步摆出更多数据,在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经济上行发展预期较差的去年,中国引进外资实际到位数是1800亿美元。“这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中,引进外资到位数最高的一年。”
黄奇帆解释道,原因很简单,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天然气中断,天然气价格涨了三倍还买不到,欧洲包括德国、法国在内的国家缺气少油,发展不稳定。所以去年这一年,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法国对中国加大了投资。
黄奇帆表示,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现象背后的逻辑在于中国已经形成了超大规模的市场。得益于超大规模的市场,中国“可以有效摊薄制造业的采购成本、研发成本、销售成本、物流成本、固定成本、投资成本”。
黄奇帆认为,即使中国当前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上述6个成本的降低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比国际平均成本低30%至40%,这形成了中国制造业新的竞争力。
黄奇帆总结道,外资到中国投资呈现出了两种主要模式,分别是“销产地”和“产地销”。前者是在中国生产、中国销售;后者是在中国生产,国外销售。
03变化三:“双循环格局”形成,驶过激流险滩,迈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双循环格局的形成是第三个变化。在演讲中,黄奇帆回顾了我国经历的三个主要的经济循环阶段。
1980年以前,受国际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基本在封闭的环境下依靠内循环发展。1980年至2010年,中国以“大进大出”的外循环为主。“它的标志就是1980年以前,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10%以内。1980到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上升到65%。”
“从逻辑上讲,这一比例达到65%以上,就是外循环为主;35%以下,就是内循环为主。”黄奇帆说道。
“让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下降到35%以内,让国内的经济循环力度占三分之二以上,这就是我们的新格局。”黄奇帆将“双循环”具体到两个循环的比重上。
“2016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就已经降到了GDP总量的32%,我们用了6年时间。”黄奇帆说道,于是,最近几年发生的贸易战、外资撤资、地缘政治等在我国经济数据上的反应“没有直接变化”。
2016年,这一数据是32%;2022年,这一数据是33%。“这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劲和稳定性”。黄奇帆说,“那么,美国发起贸易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我们的‘一千’没起到作用,但是对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如果贸易战发生在2010年,“贸易战和我们的进出口总额的高比重直接相撞,那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黄奇帆表示。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提出了国民经济的新常态,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再以进出口为主体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速从12%至13%,下降到8%至9%、7%至8%、6%至7%”,现在是5%左右。”黄奇帆认为,这都是重要的经济格局的调整,也就是我们以内循环为主的新格局。
“我们已经形成了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黄奇帆表示,接下来的10年、2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将始终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
“我们可以这么说,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大战略已经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成功地驾驭了中国经济驶过一个个激流险滩,迈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04谈三个方面重大改革,未来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为了保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增长,黄奇帆认为需在三个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未来的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黄奇帆说道。
一是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黄奇帆表示,过去20多年,中国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模式难以为继。“如果,我们过去20年每年有8个点的增长率,那么就有差不多2个点、三分之一的部分是房地产拉动的。”黄奇帆继续说道,今后房地产可能就没这么高的动能了。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黄奇帆将视野看向了汽车消费。他举例说道,中国的汽车年销量高居全球第一,但连续5年始终维持在年销2700万辆左右,似乎到了天花板,探索继续往上的可能性很重要。
他认为,中国的汽车保有量相比较世界上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和富裕国家还有差距。“我国每百人的汽车保有量是21%,中等收入国家是40%左右,富裕国家是60%-70%。”
在如是情况下,黄奇帆认为,提高中国百人汽车保有量,达到40%实现翻一番,是可以达到的,这将很大程度带动GDP的增长,还会带动停车场、各类道路的发展,以及充电桩和储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是推进对外贸易。“这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切入点。”黄奇帆说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制度上使我们国家的内外贸一体化,要形成一体化的生态。现阶段,我国外贸在税收政策、结算方式、质量标准、营销方式、监管标准等方面和内贸存有显著的不同。
三是逐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黄奇帆指出,目前,我们国家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放在全球范围内比较,相对偏低。“我们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未来消费拉动GDP增长将由现在的30%提升到50%。”
他同时提出,提高这一比重并不是靠直接发放现金,而是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关键是要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要使得现在4亿中等收入人群在今后十几年的时间里能够翻一番,达到8亿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与此同时,6亿低收入人群要减半成3亿。
“这3亿低收入人群要成为中等收入人群,那么整个结构就翻过来了。”黄奇帆指出,这是消费拉动GDP增长增加10个百分点的关键性措施。
北京慧产科技集团,是一家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落地、科技创新到发展壮大的一系列赋能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为政府和园区提供从产业招商、产业创新加速和产业升级赋能的全维度产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智慧+”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世界一流的产业发展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