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2025年新春伊始,全国各地掀起低空经济部署“热潮”。目前,国内30多个省份(直辖市)将“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写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到顶层规划、产业基金布局,下到技术研发攻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的护航引领下,低空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已然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低空经济加速落地
低空经济是指在以垂直高度不超过3000米的空域为依托,以低空智联网技术、无人驾驶飞行等市场要素组成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在业内人士看来,低空经济重塑了交通、物流方式,可有效提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同时能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对促进经济增长、保障飞行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早在2010年,我国就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低空经济政策文件的探索,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彼时低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十四五”时期,我国在无人机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占全球份额超75%。在此带动下,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注册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名称含无人机、无人驾驶、低空旅游、飞行汽车、eVTOL、低空经济等关键词)超过万家,创过去4年最高水平;其中以“低空经济”命名的企业注册量激增,从2023年度的20家提升至2024年度的188家,2025年以来已注册百余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现存7.7万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中,广东省断层式领先,超过1.1万家,占比接近15%,其中深圳、广州合计贡献近9000家;山东省有6158家、江苏省有4155家,排名全国第2、第3位,此后依次为安徽省、河北省、陕西省、四川省等地,相关企业均超过3000家。
eVTOL是低空经济赛道的“主角”
根据产品类型,低空经济可分为通用航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三大产业形态。
其中,eVTOL是低空经济生态体系中最关键一环,eVTOL主机厂在构型开发、系统集成、运营维保等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信证券指出,相比无人机,eVTOL在实现了载人载物的基础上,功能更加广泛;相比直升机,eVTOL则有低碳环保、噪声低、成本低、无需跑道、稳定性好等优势。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eVTOL既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广汽集团也早有布局。就如何推动eVTOL产业的发展,冯兴亚建议通过集群发展、共享电车技术、产学研协作及跨部门机制优化,推动与电车产业融合,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标海外,虽然国内市场起步较晚,但依托于国内顶层规划和政策的扶持,我国eVTOL企业在适航认证和商业化运营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据摩根士丹利预测,我国eVTOL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434亿元提升至2030年的1883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6445亿元,占全球eVTOL市场份额保持30%以上。
公司方面,追梦空天混合动力技术取得突破,缓解eVTOL的里程焦虑问题;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TC)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创造了单次充电飞行250.3公里的世界纪录,并率先实现了跨海跨城飞行。
空域管理技术方面,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此前启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旨在统一全国低空交通网络的标准与接口,推动低空经济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商业化运营方面,国内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意味着相关地方政府要承担更多管理责任。
低空经济有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现阶段,我国低空经济在测绘遥感、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生活品质和交通边界,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打“飞的”上班、乘坐直升机空中观光、无人机配送年货成为现实,低空飞行正成为变革中的“新交通”。
基于多维场景深度赋能与技术成熟度曲线加速跃迁的双重驱动,低空经济已成为全国各省份(直辖市)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标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的新兴力量。
据工信部赛迪顾问测算,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超过6700亿元,对我国GDP贡献度达到0.5%,贡献度较2021年翻倍。乐观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2035年或达到3.5亿元,低空经济对GDP的贡献度有望保持上升趋势。
三大优势赋能,业绩成长潜力可期
从全球来看,低空经济代表企业呈现高知识密度、高研发协同、高增长速度三大显著特点。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中,归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数量最多,超2.21万家,占比28.8%;归属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的公司8000余家,占比超过10%。从A股市场来看,布局低空经济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国防军工、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其中国防军工公司数量占比超过半数。
从研发来看,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保持高速增长。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低空经济产业链70家公司研发投入由2019年的百亿元左右提升至2023年的21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速超过15%。与此同时,低空经济产业链公司研发强度稳定上升,由2019年的4.58%提升至2023年的5.69%。从业绩来看,低空经济产业链公司营业收入逐年递增,2023年合计超过3700亿元,较2019年复合增速超过10%。
短期看,低空经济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但从长期来看,低空经济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关公司市场成效有望在近年内显现,为增厚业绩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根据机构一致预测数据,结合已披露年报(含预告下限)的相关公司来看,2025年整体业绩有望大爆发,净利润增速或超过100%,2026年或超过20%,中航光电、隆鑫通用、航天电器等公司业绩或持续增长。比如航天电器早在2024年就明确表示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为相关企业提供连接器及电缆网、电机等产品配套,公司2024年业绩预减,但低空经济等战新产业布局与拓展取得新突破,机构预测公司2025年、2026年净利润增幅或持续超过25%。
在二级市场,低空经济产业链也备受各路资金的关注,产业链上市公司市值规模由2023年末的1.07万亿元提升至当前的近1.3万亿元,2025年以来平均涨幅超过10%。
从北向资金来看,以2024年末与2024年三季度末陆股通持股对比,低空经济产业链中属于陆股通成份股的公司,有接近半数获得陆股通加仓。从杠杆资金来看,低空经济产业链上市公司融资余额由2024年末的373.55亿元上升至最新的380亿元左右。
院士、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低空经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在过去一年中,低空经济成为各地发展的热词,众多举措陆续出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发展低空经济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专职总师单晓明认为,低空立体交通管理和低空安全管理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彭静则从立法层面提出发展低空经济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周曙光建议推动“智能低空天网天路”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专职总师单晓明。受访者供图
继续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单晓明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但截至目前,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要资源——空域仍无法完全得到保障。同时,城市的低空立体交通无法简单“复制”现有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另外,低空安全管理隐患较大,“非法改装”无人机的“黑飞”对国家安全、民航飞行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都造成了危害。因此,单晓明认为,低空立体交通管理和低空安全管理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
她建议,由中央空管委牵头,空军、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配合,将低空立体交通按行政区域授权地方政府管理。可选择低空空域管理基础较好的省份,如湖南省试点授权地方政府管理低空空域,并选择地级市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至全国其他省份。
具体来看,空域管理方面,在四川、湖南等具备成熟经验的省份,试点授权地方政府管理低空空域。低空立体交通管理方面,明确试点城市地方政府作为低空立体交通安全责任的主体,授权其统一负责低空交通管理职责。
同时,建立智能化立体交通管理系统,逐步完善低空立体交通规则。低空立体交通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无人机登记以及驾驶员管理职责交给交通警察部门,并接受公安、民航双重管理。在低空安全管理方面,将试点城市低空安全交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由公安部牵头,民航局、地方政府配合,建立国家飞行动态威胁评估以及无人机反制平台,实现无人机风险分级响应。
建议加快立法保障低空经济有序发展
彭静建议,制定综合性低空经济促进法,细化配套法规。建议在国家层面尽快制定一部综合性的《低空经济促进法》,涵盖空域管理、市场准入、飞行安全、行业标准、专业技术人员执照管理、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事故责任与赔偿等各个方面,构建起完整的低空经济法律体系。
在专项立法的基础上细化配套法规、规章和标准,如《低空飞行器生产管理规定》《低空空域使用管理办法》《低空飞行安全监管条例》等,对低空经济各环节进行具体规范。如在空域管理方面,应当进一步明确低空空域的划分标准、审批程序和使用规则;在市场准入方面,制定严格的企业资质审查标准和审批流程;在飞行安全方面,完善飞行安全保障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明确无人机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的规范与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彭静。受访者供图
同时,明确部门职责和监管协同。建议明确部门职责,通过立法清晰界定各部门在低空经济管理中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和推诿。如民航部门负责飞行标准、适航审定等;交通部门负责低空交通规划;公安部门负责飞行安全监管和治安管理等。建议建立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的低空经济协同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低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实时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另外,加强安全保障立法,明确安全责任规则。她建议,制定严格的低空飞行安全标准,包括飞行器性能标准、飞行人员资质标准、飞行环境安全标准等,确保低空飞行活动安全可靠。厘清低空飞行器生产企业、运营企业、空域管理部门等各方在安全事故中的责任,如低空飞行器生产企业应对因设计缺陷、制造质量问题等导致的安全事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并为之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
建议推动“智能低空天网天路”建设
周曙光认为,低空经济实现产业化、商业化、规模化运营,关键在于,在国家层面规划建设低空飞行运营的“全国一张网”。“‘智能低空天网’就是统筹建设好设施、空联、航路、服务网,构建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架构、数据接口,打造低空智能融合系统,支撑多航线多场景、高频次高密度低空飞行。”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周曙光。受访者供图
周曙光解释,“智能低空天路”是智能低空天网在高速路网的重要应用场景。依托现有高速路网系统和移动通信网络,在服务区、收费站生活区布局低空飞行服务站,将地面高速路网建设成空地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7.7万公里,有高速服务区7692个、高速收费站10779个,低空飞行服务站可辐射半径50-100公里区域,将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和70%以上的国土面积。
“智能低空天路”依托现有高速路网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空地一体的立体交通网,降低运行成本,在低空物流、文旅、巡检、应急救援等方面,催生标准化、规模化的“高速+低空”新业态、新模式。
周曙光建议,像推进地面高速路网建设一样,重视低空立体交通网建设,将“智能低空天路”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新型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和“两重”项目,并在超长期特别国债中予以重点支持。同时,明确低空天路建设运营主体,制定支持低空天路建设的专项政策,协调空管部门开放高速公路及沿线空域。
他同时表示,陕西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重要支撑,山东是高速大省,总里程居全国前列,因此建议将陕西、山东列为“智能低空天路”建设试点省份,在全国率先制定低空天路建设标准,推动应用场景落地运营。(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