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公开资料显示,王新伟,男,1967年8月出生,汉族,河南宝丰人,1991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工程师。
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引项目就是引资源。要坚持项目为王,牢牢抓住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以产业项目为主攻方向,全面深入谋划项目,着力谋实先进制造业项目、外资产业项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和民间投资项目等,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数字赋能和绿色转型为牵引,大力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深化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能、清洁能源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品创新、产业升级。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成长梯队,发展壮大头部企业,推动新兴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抓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瞄准细分领域、抢占发展“风口”,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大活动集中发力,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乡情招商等,构建全过程跟踪、全链条服务体系,强化“四比四看”、“赛马”机制,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时效性、精准性和落地率。要强化双招双引,积极引育龙头型企业、基地型企业、链主型企业等,打造专业园区,提高本地配套率;大力招引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等,形成主导产业与优秀人才双向奔赴的局面。要当好项目建设“店小二”,坚持政策、要素跟着项目走,以优化审批流程为重点提供一流服务,以完善生产性服务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研发转化平台为重点打造一流环境,以“立即干、马上办”的劲头展现一流效率,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生态。
二、抓好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及省委要求,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举措。今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必须再接再厉、加倍努力,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导向树起来、立起来,让项目加快落实落地的场景画面成为沈阳跨越赶超的鲜明标志。全市上下一定要着眼于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锚定方向、明确目标、细化路径,实行专题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向沈阳聚集,切实在助推全省振兴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先锋。
抓好项目建设,必须下苦功夫、用真功夫。要规划先行,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以强烈的项目思维查找影响发展的堵点、明确招商的发力点,制定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的主阵地作用,着力打造科研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全面构建“空中、陆地、海上、网上”开放通道,大力弘扬“四千四万”精神,加快“走出去”争项目、拼项目、抢项目,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成果。要做优环境,持续深化海关监管、政务服务、多式联运、金融服务等制度创新,大力推进“法治沈阳、信用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政策直达企业。要强化机制,落实市级领导包保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制度,围绕是否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综合考虑体量规模、投资进度,高度关注实际落地率、发展贡献率,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动态跟踪、定期通报,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四、头部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建设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做强产业能级。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聚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强化全产业链思维,坚持龙头引领、以园聚链、聚链成群,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为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科技型企业年增长率创造良好条件,为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要把握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产业跟人走、人随环境留的趋势,更加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推进产业社区化、城市生态化、生活人文化、功能国际化,着力打造富有时代感、未来感和创新力、成长力的新型产业园区。
要科学有序推进,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园区设计,着眼于围绕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找准发展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先行、生态建设先行,加快完善道路、管网、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以及5G、智慧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坚持以打造“三个平台”为前提,加快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研发服务平台,现代物流、检验检测、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平台,人才公寓、学校、医院等生活性服务平台,使园区成为人才心生向往的地方,成为新产业新业态孕育成长的地方。
要加强精准招商,挖掘头部企业优势潜力,梳理产业链堵点断点,锁定招商方向,细化招商图谱,建强专业招商队伍,坚持“一链一策”“一园一策”,持续引进核心配套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以及科研人才、创新团队。
要做好要素保障,做实“一园区、一基金”金融支持体系,注重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认真落实兴沈英才计划,切实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落实政策、转型发展。
要强化包保机制,做到一个园区、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强化调度机制,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强化撮合机制,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对接合作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相互融合;
强化督考机制,聚焦“赛道”开展“赛马”,形成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