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一线招商局长讲授:招商引资之“苏州模式”全攻略

发布时间:2023-12-04 16:52 标签: 苏州 招商引资

01到底什么是苏州模式?


苏州模式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可以大致总结为几个特点:


第一,政府主导。这是区别于温州模式、区别于其他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第二,节约资源。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土地资源。苏州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主要是开发区这方面,也是做的最好的。所以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在苏州模式里面是关键的要素;


第三,关键在人。是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亲商理念为主导。创新确实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通过开放和创新,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


苏州模式的本质是开放,灵魂是创新,动力是政府和渴望致富的人民,基础是土地,关键是招商引资,效果是跳跃式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每年都跳得非常厉害,能够不断超越其他的城市。


在苏州模式的创造过程中,凝结出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亲商之路。


(1)苏州模式之张家港精神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70年代,在苏州,张家港离上海最远,张家港非常落后,市管县的时候,曾有民间传说张家港是要划给无锡的,无锡嫌它穷不要它,但到了90年代,张家港做到了整个苏州县级市第一名。


(2)苏州模式之昆山之路


“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三创”精神;想在人前,所以灵魂是创新。


我们还有一个法宝就是亲商理念。是引进的新加坡的理念。不是狭隘地为商业服务,而是全方位的,包括物流、CBD建设、教育、自然,包括围绕昆山一系列的创新。比如说苏州工业园区地处内陆,没有任何海港、河港,也没有飞机场,但是搞了一个虚拟空港,还搞了内陆型的保税区,这些都是首先在苏州创建起来的。我认识很多老外,都特别喜欢住在苏州工业园区,整个工业园区的工作都是围绕亲商来做的。


苏州的开放时间较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是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第二批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这都是80年代对外开放的。苏州是作为沿海开放带对外开放的。沿海开放带对外开放仅仅是80年代末的时候,所以时间上是比较晚的。


但是苏州充分借鉴了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经验和教训,坚定不移地把开放性经济作为龙头和牛鼻子来抓,齐心齐力,处在了全国开放性城市的前列。比如,沿海开放城市,包括青岛,我相信在建开发区的时候,把开发区都选择在离中心城区20公里以外的地方,给苏州人看到的是“白天热火朝天、晚上黑灯瞎火”。接受这样一个教训,苏州在离苏州中心城大概2公里的地方建设开发区,使得开发区和老城区形成了一个良好互动。(我前几个月到南通开发区,我发现他们开发区的夜晚仍然是一片漆黑,都改革开放30年了,这在我们苏州开发区是不可想象的。


刚才讲到苏州几个特点里面,也包括苏州的亮点。


一是它不在于争取特殊政策,而在于开发区载体建设。在政策优惠上,苏州远不如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90年代初,如果一个出口公司把它公司设在深圳的话,它可以享受更多的外汇留存,得到的钱更多,所以全国很多公司都在深圳开设;沿海开放城市都可以自己发护照,这些政策苏州没有。但是,苏州集中搞开发区建设,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目前,苏州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3个综合保税区。这些开发区实际都是经过主动、积极的争取、策划得到的。也就是说,除苏州新区作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在很多的地级市进行布点以外,其他开发区都是苏州一个一个争取过来的。如果不做非常艰难的争取工作是拿不到这么多的开发区的。


二是把握机遇,政策决策,政府能够贯彻始终。机遇意识强,抓住了三大机遇:①乡镇企业的发展机遇。刚刚开放的时候,我们通过搞一些乡镇企业,通过融资担保,通过“能人”来做一些企业;②开放性经济发展的机遇。这是沿海开放带对外开放以后,苏州得到的发展机遇;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以开放带动改革的机遇。这是苏州借助加入WTO,在2003年左右,以开放的思想进行改革,之后进行所有制改革,把国有集体企业转化为私营企业,当时有很多阻力,但通过对外开放、开放带动,在2003年底基本上全面地完全了产权制度改革,99%以上的国有集体企业转换成私营企业。约在2006年,苏州的民营经济的注册资本已经超过了温州加和宁波之和,苏州民营经济发展得也是可以的,而且一举摆脱了温州模式。过去很多学者认为温州模式所有方面都比苏州先进,因为私营经营更加灵活,苏州通过开放带动,也完成了这样一个问题,基本也是私营企业。


02苏州模式可复制性最好:哪些优越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了很多模式,有深圳模式、广东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苏州模式、温州模式、鄂尔多斯模式。从样板性和带动性等方面衡量,我认为苏州模式比深圳模式具有优越性。


第一,苏州模式的可复制性最好。到苏州考察的各地代表团很多,苏州模式已被各地广泛借鉴,起到很好的样板作用。


深圳模式是完全不可复制的,因为它的本质是靠特殊政策,一直到现在,仍然向国家争取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我们现在看深圳领导人的回忆录,他讲到深圳证交所,实际上是深圳的一个印钞机。回忆录里讲,90年代初的时候,只有深圳提出想要交易所,其他地方都不要。但是我认为这个也不至于,假如我们苏州领导人去要交易所,也不会放给苏州。这方面确实深圳更容易拿到政策。


第二,上海、北京模式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上海靠的是经济中心的概念,北京靠的是行政中心的概念。天津模式是苏州模式和深圳模式的一个混合模式,天津在2005年之前根本就是没什么好看的,但是2005年以后确实也不错,一个是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在2005年苏州感到没有土地的时候,天津还有很多很多土地;另一个是天津在2500平方公里上大尺度进行统一规划,这是很少看到的。在土地方面的利用模式上,天津模式是和苏州模式相关的;在争取很多国家大项目如大飞机等方面,天津模式与深圳模式有关,利用了很多国家政策。所以,我认为不存在独立的天津模式。


温州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它不可以完全复制。温州模式的形成有很多的原因,一是民间有很大的动力。古代温州就是一个工商很发达的地方,温州人的基因里就有比其他地方强的闯荡意识;二是,浙江省在八九十年代大量实行报税制,这就少交了税,只要把量做起来就少交税,这相对于其他地方是占了便宜,私营企业这方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的情况下,再搞报税制也是很难的;三是,现代市场经济更加健全,有因特网信息更加普遍和及时,所以低层次的投机商业也没有多少运作空间,不像那个时候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所以说温州模式的可复制性是弱于苏州模式。


苏州模式可以完全复制,在我给出的苏州模式定义之中,没有一个是其他地方做不到的。所以苏州模式完全可以复制。


苏州模式的成效,根本上取决于国内外资本流动的速度。假如说没有国内外的资本流动,没有投资的盛行,苏州模式也不能做。但是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预期,整个“十二五”期间,无论国际资本流动,还是国内资本流动,速度都足以支撑苏州模式在各地的实行。所以,下面关于苏州模式的必要条件还会展开讲。


苏州模式已经在各地普遍复制。首先,苏州已经在异地共建、参建或援建的园区有很多,大部分在苏州,四川省有一个,在非洲也建了一个。现在苏北、苏中等城市实际也在复制苏州模式。


重庆有许多生动的例子。现在外商投资以后,建设非常快,一边建公路,一边搞绿化,同步推进,像这样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尽管如此,本质上也是苏州模式。


苏州模式的优越性有几点:


一是它的可操作性最强。只要政府想做,就立刻可以做,不需要等政策,不需要慢慢等着民间的孕育和积累,也不需要祈祷地下发现宝藏,也不需要梦想把首都迁来。


二是带动性广、稳定性强。吸引投资多了,本地的配套服务企业就会被带动起来,本地民营企业就会大发展。所以,苏州下面的昆山、张家港地方都是民营企业非常发达。另外,落户的企业多了,人就多了,税收多了,政府财政收入就多了。包括其他工作,包括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治安、教育、金融等等都会被带动起来。


过去,学者比较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时,多认为温州模式更好。理由主要有两点:①温州私营企业相对于苏州的乡镇集体企业而言,有更好的所有权机制保障;②温州都是本地企业,苏州多是外商投资企业,温州企业更能稳定地扎根于本地。但是多年来,所谓温州模式优越的第一条理由已经不存在。恰恰是温州大量的本地企业向外迁移,它们向上海、杭州迁移,甚至向苏州迁移。苏州从没这种现象,很少听说有企业外迁的。所以说,企业扎根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发展环境,而不是“是不是本地企业”。


三是苏州模式见效快、能够实现跳跃式发展。一个企业从小到大要花很多时间,培育一个产业更需要时间的积累。但引进企业见效就很快,引进产业也是如此。比如说我们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产业,全世界75%的笔记本电脑在苏州生产,整个一个产业链在苏州形成。但是最初做的时候,只要把龙头企业引进来,这个产业就带动起来了。这也说明,为什么我们看到大连当时英特尔落户大连,网络上有人猜测大连补贴它有10个亿,当时大连政府还出来说没有这么多。但我相信肯定是有这么多的,因为英特尔到苏州来的时候,就提出要1亿美元的补贴,而且当时以色列政府已经同意给它1—2亿美元的补贴。花力气把龙头企业引进来,芯片制造也能引进。这种模式可以见效很快。


四是苏州模式更接近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能实现共同富裕。苏州的财政收入数倍于温州就是证明。苏州模式成功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远高于温州的投入。温州模式是由政府驱动的,政府也受益最多。温州模式创造了大量的小老板,如果不做小老板就会比较穷。


上海和北京的模式,他们的中心城区很繁华,但是市郊都普遍落后于苏州。在整个苏州8840平方公里,随便走到哪儿都是觉得可以的。但是到北京就不能看到。


五是更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干部队伍,获得局面的可控性。苏州模式打造了强政府,培养和锻炼了大批干部对局面的控制能力是很强的。


03苏州模式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苏州模式的成功必须建筑在一些必要条件的基础上。所谓必要条件,就是说我提出的这些条件,如果有一个不具备,就不宜选择苏州模式。


必要条件一:存在大量的国际或国内资本转移。


如果没有投资的供应,我们搞了很好的投资环境,我们做开发区,其实就是无本之木。但是,这个必要条件,我们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是可以满足的。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经济全球化将持续地深入发展。我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全球化,实际是取决于两大原因:一个是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布局和产业转移和重组,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它对利润最大化需求的一个需要。因为在市场上,一个企业和另外一个企业之间形成竞争,如果一个企业到中国投资,另外一个企业没有来,那么一个企业所得到的好处,就会反过来对另外一个企业造成竞争的威胁,逼迫另外一个企业不得不到中国来。2000年左右,台湾最大的企业——台机电的董事长说他不会到大陆投资,但是这个话说了不到两年,就已经在中国寻求发展,因为他的对手在中国投资,工资很低,又大量挖台联电的工程师到中国上海工作,所以逼迫着他不得不到中国投资。这个情况是普遍的。所以,跨国公司来投资,并不是对我们的恩惠,而是不得不进行的事情。同时,在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运输技术发展的两大条件之下,目前我们看不出来有任何扭转的迹象。


另外,从国内来讲,还有引进国内内资的问题。国内的产业升级步伐在加大,搞节能减排,也在搞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像苏州这样的地区,它需要把很多的产业搬出去。这种情况下,也存在国内资本的加速流动。所以,上述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成立的。


必要条件二:要拥有较充分的可建设用地资源。


可建设用地资源,这个确实是可以想象的,没有地,我们就不能吸收项目落户。现在苏州就存在这样的情况,一般说一个项目如果要1500亩地,我们基本上没有办法。关于土地,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基本农田问题怎么来考虑?所以,为什么昆山到现在为止一直发展非常好?是当时报基本农田数据的时候报得比较少,苏州其他县始终赶不过昆山,因为当时把基本农田报多了。上面我是讲指实有的可建设用地,另外还有可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土地可整理问题、怎么艺术性地处理土地问题等。


必要条件三:政府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2001年左右,苏州以开发区为主的大量的政府融资,保证了城市和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底,苏州的杨市长调到无锡当书记,当时就感叹,想在无锡搞高架公路,已经觉得晚了,拆迁费用也非常高,而他在苏州的时候当时是比较低的,而且融资也比较容易。另外,他还发现无锡对国开行的贷款非常少,大概只有10亿。他完全清楚我们苏州在国开行是几百亿的贷款。政府融资这块,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做政府融资,但是最初都是向国开行学习的,国开行发明了一个融资模式,就是用政府的城投公司做担保,进行大量的融资。但是现在的政府融资环境是不如苏州当初的,所以有些事情,做得越快越好。国家也是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清理,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如果苏州模式继续做,政府还是要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同时,一方面要有这样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要对货币政策的紧缩有足够的预期,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是说非常盲目地做这个事情。苏州当时做的时候,是在2001年左右,大规模借贷,不存在任何通货膨胀的问题,所以环境条件比较好。现在要做,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到利率提升将来带来的危险。


必要条件四:领导层,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科学正确的决策能力。


我认为,同时满足上述这四个条件的话,就构成一个充分条件,只要这几个条件满足了,事情就可以办成了,苏州模式就能成功。


04解密苏州模式:8大启示


苏州模式的一大亮点,就是苏州模式下县域经济发展非常好。


目前中国所有的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等等,也管很多的县或市,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城市像苏州这样,县域经济发展到如此的群星璀璨。


2006年,在中国百强县前十名中,苏州占了五席,苏州一共五个县级市,全部在里面。昆山第一、张家港第三。2006年以后,基本上国家级的百强县排名就没怎么搞过。


苏州县域经济主要指标,昆山市的GDP已经超过了2100亿。苏州农民纯收入基本上14600元左右,昆山更高一点,是14800元,这是一个主要经济指标。


启示一:县域经济应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苏州模式的本质是对外开放,基础是土地的整理开发,关键是招商引资。由于县域经济,包括乡镇,拥有直接支配可使用的建设用地的权力,又由于县级领导拥有行政手段,在县域经济推行苏州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由于“十二五”期间经济国际化仍将深化,所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满足必要条件。开放型经济见效快。“十二五”期间有这么一个条件,五年之内可以完成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最简单的是2000年时,苏州庆祝进出口超过200亿美元,到了2006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庆祝进出口达到2000亿美元。我们也算过,今天的昆山相当于十年前的深圳;我们也提出对昆山的要求,就是十年后的深圳要达到现在昆山的水平。我说这个话,就说明开放型经济,只要去抓,会见效非常快。


启示二:县域经济必须引入横向竞争机制。


我刚才也汇报过,张家港是苏州离上海最远的县,地理位置最差,过去也是最穷。但是在90年代前半叶,张家港经济超过了苏州其他的县,这个态势是对其他县一个强烈的刺激,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辩护。所以从那个时候,整个90年代开始,苏州的县级市之间就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竞赛,年终的时候,他们都是非常紧张,互相之间都看数据。所以,苏州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就是一定要引入横向竞争机制。如果仅仅看纵向的话,一个县委书记是非常容易当的:我只要每一年比去年增长8%,然后所有都可以看得过去。但是一定要横向比较,没有这么一种动力和精神,是不可能把县域经济搞好的。


启示三:加大考核奖励力度,赋予县域经济充分的领导权、决策权、发展权。


一方面,市政府对各个县下达考核指标,并且根据业绩决定干部使用和奖励考核;另一方面,对县里充分授权。在90年代的时候,苏州在外经贸委这条线,省批的权力,完全下放到县里,省里给多少,我们就下放给县里多少。


启示四:开发区要规划建设成为一个新的城区,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厂林立的工业区。


苏州工业区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最成功的是新规划,规划开发15年来始终不变,也就是要先规划、后开发,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经验。在全国能做到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可能很少。在苏州新区,就是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现在都没有做到,和全国其他的开发区一样,都是滚动开发的。全部的先规划好再来做,这是非常少见的。有一个例子,苏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在最东南角,最先开发的地方在西边,中间有20公里左右的铺设管道,开发区开始搞的时候就决定这样搞,这样土地开发花的费用就非常高。为什么要把污水处理厂放在那么远的地方?从气候、地理角度来讲,新加坡人认为应该放在那个地方,所以这方面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我刚才讲过,苏州开发区离中心城区都比较近,一般2公里左右。如果是2公里左右,全部做成工厂那当然不好,对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也非常不好,所以开发区本身也要进行规划,必须要有它的中心商务区,要有它的服务业区,要有居民居住区,要有教育区,然后才是有要有工业区。所以我特别提出,如果一个开发区不是按照一个新城区来规划的话,很难做到非常好。而且开发区一定要有房地产,才能带来人气、土地开发,工业区的土地基本不赚钱,要平衡这块,就要把房地产做上去,房地产做上去就要把生态环境做好,这方面上海都向我们学习。上海张江高科技区,大概在2003年到我们这里来开一个务虚会,当时也请我介绍苏州,他们的副总经理问一个问题:看到苏州工业园区大量的草地、大量的绿化,这样的话怎么来赚钱?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跟上海是不一样的,上海的管理体制就是在整个90年代,它的开发区在浦东都是公司制管法,土地给公司,公司通过土地来赚钱,通过土地来招商引资。我们就不一样,我告诉他,我们这些草地,目前把它绿化,将来也就是十年以后,还是要出让的,而且那时候出让拍卖,可能建高楼大厦,可能建中心商务区什么东西,那时候收益更高,现在作为绿化,又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所以开发区一定要做成一个新城区。


启示五:招商引资是“一把手”工程,同时也是县里所有高级干部的职责和义务。


投资和贸易不一样,一个外贸公司外销员更能控制外贸公司的发展,领导如果不做外销就会架空。投资不一样,涉及到土地、水、电、交通、物流、配套服务等软环境,牵扯到对外商的承诺和承诺的兑现,所以,地方领导的作用是很大的,单单靠招商员是不行的。有时候外商就看领导,我们曾经有一个新建项目,后来他在上海浦东和我们之间选择,最终选择在苏州工业园区。他和上海人解释为什么不到上海,他说:“其他都一样的,但是到苏州的时候,苏州的市委书记是亲自到现场向他介绍苏州,他们很感动,如果在上海,是不可能叫陈良宇向台湾商人作这方面的介绍的。”这就说明领导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很多技巧性的东西。比如说外商考察,他的行程安排,一般让他先到其他的城市、其他的地方,这样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可以安排更高规格的接待。如果次序上先到本地,你的行程安排就一定要保密,要通过外商的接待预案,可以故意写低你的接待规格,防止其他城市知道以后,抬高规格。我们那边也经常碰到:一个项目到苏州是副市长接见,到无锡就是市委书记接见,这样是争抢项目。


启示六:重视乡镇利用外资。


在我们热火朝天的时候,比如2003年左右,苏州5个国家级开发区合同外资仅占43%。就这个比例,我问所有到苏州来考察的,让他们猜开发区合同外资占多少,没有人猜到43%,至少猜到60%。这说明我们苏州乡镇利用外资是非常厉害的。为什么乡镇利用外资?因为乡镇有它的土地,有它整个的苏州模式的一套经验,在他们那里都是可以做的。一般我们招商有政府、市政府,有外经贸局、开发区、各个市县区、乡镇、企业、中介机构,这些里面,最重要的是开发区和乡镇。


启示七:注重环境招商,营造环境优势、产业特色。


这个大家都知道,生态生存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包括电要好的电(像我们苏州工业园区电压的稳定性是特别好)、好的水、好的路。还要有好的进出口环境。苏北的一个城市问我,他们那边提出搞一个海关的陆路直通监管点,问我要不要搞?我说当然要搞,因为资金要全部政府出的,苏州会坚定不移地做,我们当初建了好多直通监管点,包括社会人文环境、亲商法制环境。在我们那边有大量的台资,台资要求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说要求政府办事公开、公平、公正,要求政府的承诺很明确,要承诺的落实程度。在招商引资的时候都会做承诺,不承诺,好的项目外商肯定不会来。但是,承诺以后兑现的问题很重要。这也是当地一个信誉的问题,很多外商口口相传。还要有好的治安状况,因为台商在东莞碰到很大的治安问题,所以对当地治安情况非常关注。


启示八:发展战略要明晰,规划蓝图要长远、有效。


苏州的整个战略还是比较好的,现在是一体两翼,在古城区东边有工业园区,西边有新区,非常理想,既有效地保护了古城(据说杭州西湖到现在世界遗产都没有拿到,因为把古城区古建筑都拆掉了,我们苏州基本都还在),又保护了新城现代化工业开发区。


刚才讲苏州模式,现在再讲转型升级。因为苏州最时髦的话是转型升级,对发展路径、增长方式的新探索。确实这个发展路径和这样一个增长方式,以前在中国是没有的。怎么来探索这样一个新的路径,具有面上的指导意义。另外,苏州的转型升级与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同步的,我们同时提出在20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苏州转型升级的成功,意味着基本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数百年来中华民族崛起的一个梦想。苏州的转型升级具有先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苏州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苏州产业辐射苏中、苏北和全国的一个过程。目前在苏中、苏北,由于苏州模式的大量使用,他们这两年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是整个江苏的亮点。


640.png


北京慧产科技集团,是一家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落地、科技创新到发展壮大的一系列赋能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为政府和园区提供从产业招商、产业创新加速和产业升级赋能的全维度产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智慧+”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世界一流的产业发展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