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广州市长孙志洋专题调研: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招商引资模式!

发布时间:2025-03-21 13:52 标签: 招商模式

01孙志洋: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招商引资模式!

去年,广州市对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构建“1+3+3”招商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全市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的生动格局。其中,广州金控集团、广州产投集团分别成立招商公司,通过配强招商队伍,健全招商网络,积极收集招商线索,开展项目对接,吸引了50余个优质项目落地,为广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孙志洋先后来到两集团打造的路演中心和产业招商中心,分别听取两集团工作汇报,了解招商运行机制和招商成果,对取得的扎实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作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招商平台要充分发挥独特作用,锻造高水平、专业化、国际化的招商队伍,善捕“弱信号”抢抓产业潜在先机,善用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切实提升工作能力服务质效,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招商引资模式。
孙志洋强调,招商引资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是实现“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重要支撑。要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招商就是抓未来”理念,更好发挥市投资发展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更好发挥市行业主管部门、各类投资主体、招商中介机构的协同联动效应,依托市投资发展工作机构、各区、招商平台为主要力量,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全力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要紧密围绕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深度对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需,精选细分赛道,靶向招实引强,精准引育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为广州产业发展增创新优势、赢得新发展。要打造全市招商指挥平台,统筹招商产业图谱、空间载体、应用场景、政策体系、人才供给、金融支持等各类要素资源,推动项目要素精准匹配、项目进度动态更新,实现全市招商工作的统一指挥、科学调度。要不断总结招商引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梳理企业所需所想,精准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精细做好对企业、项目的贴心服务,纵深推进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以营商环境新优势助力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02孙志洋:以产业版营商环境打造现代化产业“强磁场”
以产业版营商环境打造现代化产业“强磁场”。广州科教资源富集、产业体系完善、应用场景丰富、枢纽功能发达、市场腹地广阔,是生产生活生态俱佳的城市,完全有条件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正向循环。
我们将在政策精准支持上持续用力。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以“有为”促“有效”。成立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关键产业办公室,围绕细分赛道编制产业规划,围绕痛点堵点制定产业政策,围绕比较优势和“四链融合”确定产业分工,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到产业上、企业上、项目上,防止政策的泛化、虚化。
我们将在高效配置要素上持续用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环境,加大用地、资金、碳排放指标等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倾斜力度。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强化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推出更有针对性、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全力建好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
我们将在引育企业项目上持续用力。加大固定投资力度、推动外贸稳定增长,拓展经济发展纵深和空间。发挥好全新的“大招商”体系作用,围绕企业关注,积极推进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产业人才的“广州模式”,主动谋划存量增资扩产、增量招商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三篇大文章,引进一批引领性、标志性产业项目和平台型企业。
我们将在做好服务保障上持续用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用心用情用功帮助大家解决生产生活的大事小情、急难愁盼。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助企护航行动,更好构建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在穗更好发展、更快成功,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03孙志洋:三方面推动粤港科技深度合作
河套合作区是目前在大湾区内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合作平台,也是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两点两廊”空间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极点。“现在的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是一河之隔,直接跨境接壤,跨境的合作条件特别优越,科技创新活力也特别强劲,协同潜力十分巨大。”孙志洋表示,推进河套合作区规划建设,有利于发挥合作平台“以点带面”作用,也有利于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省也将继续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区域协同创新上,加快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利用好深圳园区独特的“平台”和“通道”优势,加强与香港园区的规划衔接,强化“一河两岸”和“一区两园”的统筹开发利用,共同建设一批功能相互支撑、领域关联紧密的重大协同项目。同时,我们要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开展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协同,共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另外,我们也要聚焦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携手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新标杆和国际科创新高地,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二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加快构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在这里面我们有一些新的规则,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方式,在科研项目的评审、经费支出、过程管理等方面,积极借鉴香港和国际的先进科研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同时要推动“分线管理”“白名单”这些政策的落实落地,构建高度开放的特殊监管体系,促进人员、物资、技术、数据这些要素的高效跨境便捷流动。同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打造国际创新人才港。
三是在产业技术创新上,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我们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做好前沿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着力突破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的中试转化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牵引和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以高质量源头科技供给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04孙志洋: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汽车产业是广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去年广州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了300万辆,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的首位。去年广州市全市的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6400亿元,产业集群多年保持增长态势,全市目前拥有整车制造企业12家、自动驾驶的头部企业4家、汽车零部件及贸易类的企业超过1200家,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了给广大车企实现新发展、快转型提供更优的营商环境,广州提出了“三横、三纵、三核”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总思路:“三横”是指技术路线,纯电、氢能、智驾;“三纵”是指乘用、商用和公用;“三核”重点是指核心研发,核心平台及核心部件。
广东汽车生产大省 2022 年广东汽车产量超过 415 万辆,连续 6 年居全国第一。汽车产业首次实现营业收入过万亿,成为广东第 8 个超过万亿的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是能源革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抓手,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广东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2017 年,我们率先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智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园,并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实现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2022 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 129. 7万辆,同比增长142%,占全国总产量的18%,相当于每6辆新能源汽车中便有一辆是广东造。今天,中国第 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汽埃安下线,既是对广东汽车产业过往成绩的认可,也是对广东汽车企业的殷切期许和有力鞭策。目前已发布的《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将通过打造三大支撑载体、筑牢六大关键环节,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打造广东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奥动作为广东企业,是新能源汽车能源服务链中的重要一环,需充分发挥企业在全球换电领域的先发与创新优势,加大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强化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的支柱力量,将广东打造成全国、全球的换电示范城市。”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要求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立足定位,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持续在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努力在做优现有存量、引进高端增量上下功夫,建好产业园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守护生态链,做到能源转型、技术转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强化国企对民生保障托底作用,加强与央企和省属国企的沟通联系,加大与上级部门的规划对接、项目对接、政策对接力度,推动国企焕发新活力。


转人工

我想咨询政策

我想投资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