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2025年,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全方位解析

发布时间:2025-03-28 14:19 标签: 低空经济

一、引言

近年来,低空经济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热点。2024 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再次被提及并进一步强调,这一连续动作意义非凡,标志着低空经济已正式跻身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推动作用。本文将深入剖析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背后的多重意义、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低空经济的战略地位与意义

低空经济的持续 “入列” 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其在国家经济布局中的重要性。目前,全国超 30 个省份已将其纳入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一产业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发、物流、文旅、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体系。
以物流领域为例,无人机配送的发展大幅提升了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在一些偏远地区,传统物流配送困难,而无人机能够快速、准确地将物资送达,解决了配送 “最后一公里” 的难题,为电商、快递等行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图片


二、政策的导向与发展重点

(一)安全健康发展成为核心导向

相较于 2024 年,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 “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这表明政府更加关注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安全监管问题,未来将在技术安全、产业协同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比如,在飞行器的技术安全上,会加强对其飞行稳定性、可靠性的监管,防止因技术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二)从规划迈向落地的基建加速

2024 年是低空经济的 “规划年”,而 2025 年则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落地。政府将低空经济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各地积极响应,许多城市开展了空域规划工作,大力推进通导监设备、起降点网络等 “硬基建” 建设。

上海计划在 2027 年前建成 800 个低空起降点,完善城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低空飞行需求,推动低空物流、旅游等业务的发展;广东也规划新增 200 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提升无人机在各领域的应用便利性。

(三)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

政策鼓励以 “低空 +” 模式融合多个产业,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在物流配送领域,京东、菜鸟等企业积极布局无人机配送网络,实现了货物的快速配送。在低空旅游方面,重庆、西安等城市推出 “空中俯瞰城市” 项目,游客乘坐直升机或小型飞机,从空中欣赏城市美景,丰富了旅游体验。此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城市交通领域的试点应用不断推进,有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四)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低空经济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支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飞控系统国产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同时,借助 5G-A、北斗导航等技术,推动低空智联网建设,实现空域精细化管理,提高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低空经济核心发展方向与面临的挑战

(一)四大产业环节协同发展

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依赖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管理保障和应用服务四大产业环节协同推进。在装备制造方面,eVTOL、无人机等核心机型的商业化进程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通导监设备和起降点网络;管理保障层面,空域改革和安全监管体系将不断强化;应用服务领域,物流、文旅、应急救援等场景将实现规模化运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体系。

(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技术瓶颈:eVTOL 存在电池能量密度不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商业模式:当前多数企业依赖政府补贴,消费端需求尚未充分释放。政府应引导企业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挖掘消费市场潜力,例如推出个性化的低空旅游产品、创新低空物流服务模式等,激发市场活力。

安全风险:飞行器事故防范、空域冲突管理等方面还需完善。政府需加强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低空飞行活动的实时监控,确保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四、区域发展格局与典型案例

(一)区域发展特色鲜明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特色。京津冀地区凭借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技术研发,推动低空经济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成渝地区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低空旅游,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东北地区则依托广袤的农田,在农林植保无人机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典型城市发展案例

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积极推动低空经济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设一批智能化的低空起降点,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攻克低空经济关键技术难题,同时举办各类低空经济产业论坛,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人才汇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四川:四川规划新增 180 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在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等领域广泛应用无人机技术。同时,积极发展低空旅游,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推出多条低空旅游线路,吸引大量游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杭州:杭州试点 “空中游览西湖” 项目,将低空旅游与城市特色文化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此外,杭州还依托互联网产业优势,推动低空智联网建设,提升低空飞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低空经济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尽管目前面临技术、商业模式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但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区应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加强产业协同,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