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是一座城市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合肥市聚力打造“产投之城”,探索“以投带引”合肥模式,擘画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和弦共振的“大产业”格局。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产投)作为定位于产业发展和创新推进的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充当了政府和市场的重要连接点,探索出以股权投资带动招商引资的“投资+招商”这一兼顾市场化和政策性的资本招商路径,以国有股权投资这一“无形之手”配合政府招商引资的“有形之手”打出“组合拳”、弹响“协奏曲”,共同服务于城市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招商引资有助于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培育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集群。自2005年起,合肥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战略。但是与先发地区相比,当时的合肥市起点低、起步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土壤薄弱、投资氛围缺乏,对外地企业的吸引力十分有限,仅靠财政“输血”不可持续。鉴于此,合肥市转变思路,在全国率先对传统的产业扶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变分散奖补为集中奖补,变事后奖补为事前事中资金支持,变无偿奖补为有偿奖补,变资金为基金,变拨款为投资。按照该部署,合肥市于2014年发起设立三支政府引导基金,其中,合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由合肥产投负责运营和管理,成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各地实践看,发展地方产业无外乎“内挖存量、外拓增量”,所有政府引导基金均可通过投资支持外来主体在本地发展壮大的方式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但是,为了更加紧密地将投资和招商结合起来,合肥产投以合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市创投引导基金)出资发起设立合肥市产业投资促进系列基金群(以下简称:投促系基金群),聚力探索新时代“投资+招商”的新路径。作为合肥市首支且唯一一支专门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的基金群,合肥产投通过一系列创新性制度安排,实现了“投资+招商”的有效协同,自2017年第一支投促基金设立至今为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打响“合肥投促”品牌,形成基金纽带。合肥产投一手抓基金设立及运营,以基金为纽带推动市区县全面联动,设立总规模超过70亿元的投促系基金群,专门面向招商引资主战场;一手抓项目对接,长期与各区县建立紧密互动合作机制,通过“资金+政策”默契配合,共同促进优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集聚。二是发挥国资引导效能,突出放大效应。截至2022年末,9支获批设立的投促系基金累计认缴总规模约74.10亿元,资金来源包括市创投引导基金或合肥产投自有资金出资、省区县配套出资、社会资本出资,其中产投方认缴出资总额约为25.20亿元,杠杆比例达到近3倍,形成了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注重项目招引实效,凸显落地增量。截至2022年末,投促系基金群累计落地合肥市项目数量73个,累计投资额48.14亿元。其中,近六成是领投方,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阶段。目前已有28个项目完成后续融资,5个项目通过股权转让或IPO实现退出。四是聚焦城市产业主线,描绘产业蓝图。合肥产投围绕“芯屏汽合”“急终生智”这一主线,100%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投资+招商”促进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延链补链强链,快速上量产生规模效应。目前,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空天信息六大战新产业领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链状布局。为精准聚焦招商引资,合肥产投经过多年探索,从旗下超千亿规模的“产投系基金丛林”中单独剥离并构建起以“招商基金群”为主、以直接入股为辅的“投资+招商”工具体系,其中,前者以投促系基金群为核心抓手、以产业母基金为延伸触角,形成“内统外联”的双层基金投资矩阵。矩阵中的各个基金(群)关注不同的投资阶段、投资领域、投资区域,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形成全覆盖、立体化、网络化的股权投资体系,共同助力招商引资。合肥市投促系基金群由合肥市政府指导、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召集,以市财政出资、合肥产投管理的市创投引导基金作为主要出资渠道,截至目前累计设立9支基金,按照“2(多区县参与)+5(区县专项)+2(区县主题专项)”进行排布。合肥产投作为基金管理人,先后会同合肥市高新区、新站区、肥西县等13个区县共同发起设立合肥市投促一期基金、二期基金;分别会同新站区、高新区、长丰县、经开区等4个区县单独发起设立新站基金一期、二期、高新投促基金、长丰投促基金、经开投促基金;会同高新区发起设立专注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安徽省人工智能语音基金一、二期。针对不同的区域范围,合肥产投管理的产业母基金体系按照“2(区县母基金)+2(市级母基金)+4(省级母基金)”进行排布。省级母基金中包括三支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主题基金,分别对应新材料、生命健康、空天信息产业方向,根据省内产业集聚情况设立子基金并在重点地市开展投资。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则关注在科大硅谷创办的科技创新突出的中小微企业。市级母基金包括市创投引导基金和高质量发展母基金,区县母基金包括合肥市蜀山区和庐江县分别设立的母基金,专注于带动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投促系基金群直接投资产业,负责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招引项目落地本土;产业母基金出资子基金,致力于突破时空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嫁接招商资源;投促系基金群和母基金相互嵌套,共同形成“内统外联”的招商引资功能。在构建基金投资工具箱的过程中,合肥产投始终遵循“三个突出”的基本思路:一是区域分布全面。既有立足全市的母基金和多区县参与的投促基金、又有深耕区县的投促区域专项基金和区县母基金、还有辐射全省的省级母基金。二是投资阶段全面。科大硅谷引导基金专注早期项目,其他母基金和投促系基金群可以覆盖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一是纵向上省市区合作。省级母基金由安徽省、省内地市和区县共同出资。部分投促系基金在合肥产投和区县共同出资的基础上也另外吸纳了省级资金。二是横向上多区县合作。投促系基金群已完成和合肥市13个区县的全面合作。三是母子基金合作。通过招募子基金,实现合肥产投和广大市场化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一是投资方向灵活。在母基金和投促基金层面,均既有专注产业细分方向的主题基金,也有兼顾多个方向的综合性基金、投资特定项目的专项基金。二是合作关系灵活。既有联合多区县共同成立的投促一、二期基金,也有根据实际需求和特定区县深入合作的定制化区域专项基金。在投促系基金群以及产业母基金这一双层框架下,合肥产投构建起以股权投资作为强纽带的投引联动共同体,利用投促系基金长期深耕市区县,建立和市区县政府部门的紧密联系,推动项目快速顺利落地;利用母基金扩展子基金“朋友圈”,将触角延伸至全国,不断发掘和储备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同时,通过设计一系列长效合作机制,确保共同体内的各成员深度绑定、资源互补、交流顺畅、互利共赢,从而实现招引项目“有来处、亦有去处”。投促系基金由市、区县共同出资,通过出资人的责任和义务的约束,将市、区县的利益深度绑定,在各方参与主体之间建立起双招双引的“强联系”,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效果。通过自主管理投促系基金,开展项目直投,合肥产投深耕区县,和每个区县建立起长期的、可持续的信任关系和合作机制,从而有效避免“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内耗,实现双方资源共享、沟通顺畅、互相理解、配合默契,提高投资助力双招双引的效率,达到投资基金和政府部门各自的目标。一是项目资源的共享。合肥产投把以股权投资口径触达的项目向区县引荐,区县招商部门也把以双招双引口径触达的项目向合肥产投分享,为合肥产投储备优质项目提供一条重要途径。二是落地条件的保障。通过和政府部门协商,达成股权投资方案和产业落地政策的高度配合,共同服务于产业项目落地。三是资金效率的提升。作为扎根本土的国有投资机构,合肥产投自主管理的投促系基金对区县出资的返投比例,远远高于外管子基金,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以投资驱动项目落地的功效。母基金出资的子基金从股权投资和落地需求两大方面“双轮驱动”招商引资的开展。一是在遴选标准中,将子基金为区域本地招商的能力和资源作为合作的重要前提,确保子基金拥有足够数量的潜在投资标的。二是在合作协议中,约定子基金在目标区域的返投比例,一方面通过投资存量,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关注增量,投资区域之外的项目并引导其至本土布局。三是在投资决策中,通过设置一票否决权,对子基金的投资行为加以约束。除了以投资驱动招商之外,通过母子基金之间的良好互动,在未有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子基金依然可以将有落地需求的项目向母基金推介,合肥产投作为母基金管理人,再根据产业契合度将其引荐至拟落地区县。母基金的优势在于借由子基金获得丰富的潜在招商资源,投促系基金群的优势在于较高的本地化程度以及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协同。因此,合肥产投同时作为母基金和投促系基金的管理机构,一方面接收来自子基金的项目推介,另一方面协调各区县,帮助项目落地,发挥信息汇聚和资源整合的“桥梁纽带”作用,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引导企业、基金、政府部门三方顺利合作。一是发挥资金“拼盘”功能。当落地项目面临资金缺口时,合肥产投可利用旗下丰富的基金工具多渠道出资或利用路演平台进行项目推介、吸引外部投资,以满足项目的融资需求。二是“通盘”确定拟落地区域。鉴于各区县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落地诉求不一,合肥产投根据具体情况,将项目在各区域间进行调配,实现拟落地项目和各个区域的最佳匹配,最大限度避免因“不对口”而错失优质项目。三是实现最优“性价比”。基于对项目实质性落地内容的评估,在子基金、投促基金等提供的股权支持和政府部门对落地项目的政策供给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