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引模式,从招投分离转为招投联动,甚至达到招投一体。就招商而言,土地财政走向了股权投资,探索与借力市场化招商。
招什么 在于耐心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苏创投招投联动中心,就是依托资本与产业的双向赋能,形成了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刚成立2年多,整合了苏州国发创投、科创投、产投、苏州天使母基金、苏州基金、苏州市产研院等优质国有科创基金资源。投资科技型企业,需要多长耐心?苏创投给出了答案——18年甚至更长。近半年,许多新设母基金和直投基金的存续期限长达15-20年。同时,对子基金的存续期也更有耐心。据母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新设的政府引导基金中,49%对子基金的存续期要求为10年以上。简单说,以“长期主义”思维投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战略性重点领域。放在招商引资上,硬科技的发展有周期性,需要秉持“长钱长投”,支持企业从种子期到规模发展。先找到合适赛道,再挖掘优质项目,通过长期陪伴、持续赋能助力被投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一些短期内遇冷的赛道,往往也意味着估值较低,但也有可能潜力较大,关键要有眼光和耐心。对于投长期方面,资本需要适应科技创新的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的特点。与传统招商模式相比,“招投联动”是国资引领—产业落地—股权退出—循环投资的运作模式。按照以投促引、招投联动、投孵结合的思路,打造了金融和产业双向赋能、相互促进的新模式。这样一来,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产业链优质企业,为地方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支持。
靠谁招 多方联动
曾为上海各区推荐了几十个项目,落地了近百亿元的项目引入资金,直接投资数十亿元,“一招一投”形成了良好互动。我们看到,有些政府与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等合作。主要为了,借助其专业的投资团队和丰富的项目资源,提高产业基金的投资水平和成功率。通过“招投联动”,地方国资导入了优质项目资源,还将发挥其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金融资源等优势。站在政府招商视角,不仅助力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发展,更是推动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规模化。优化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制度体系,并在退出渠道畅通方面有所安排(上市、并购)。“募投管退”是一个完整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卡点堵点,都会造成各方面的梗阻。比如,国资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如何真正从纸上落在地上?“投10个中等规模的项目,有3个成功了,总体可能是盈利的,不能揪着剩下7个失败的不放”。我们看到,好几位国资基金负责人都呼吁,尽早落地更宽容的容错机制,提高投资容亏率。当然,提高容错率并不意味着降低投资标准,而是在确保合理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创新项目上大胆尝试。再比如,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建立科学的项目筛选机制,重点关注项目的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和产业链带动能力。同时,完善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机制,怎样能够形成政策合力?对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以及建立健全长周期、差异化的绩效考核等。有些体系打通,既包括不同层级间的协同,也有招商和企业服务全链条的贯通。在多方联动下,以投融资举措促进企业落地,完善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才能提升地方的产业造血和科创能力。这种“招投联动”,既有主要政府领导挂帅作战,也有园区招商、投资团队组合出击,还有基金管理人共同参与。有些招商人直言,以往了解项目要经历很多轮沟通。而现在,拜访考察几次就能判断项目成色。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沟通效率、节省决策成本,还能更精准匹配到符合园区发展的产业。
怎么招 投行思维
近年来,从京东方到蔚来汽车,再到中芯国际、DeepSeek,资本之手的介入被不断证明。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透露将设立万亿级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招商服务要强化“投行”思维,科创基金、产业基金要善于投,加速培育高成长企业,增强企业根植性。何以体现“投行”思维,背后涉及一系列观念变化与能力提升要求。政府能当“投行”,无疑需要更为专业、精准的判断力,这对各级干部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考验。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对政策和业务孜孜不倦的钻研能力,对科技和产业前沿趋势高度敏感的感知能力,对行业发展底层逻辑和内在机理的洞察能力。招投联动也一样,同样是建立在与企业能够对话的基础之上。有对话能力才有共识基础,才有稳定、可持续的合作空间,这是实现高质量招商、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以资本为纽带实现“招投联动”,在招商工作也有了新特点。各地强化“基地+基金+招商”促进招投联动,招商引资“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更加重视“外引内培”。就创新型企业而言,具有投入大、持续时间长、产出不确定以及价值难以度量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早期融资难、后期融资贵等难题。各地想更好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必须加快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换句话说,提倡的是一种价值投资观,坚持长期投入,看重长期回报。拿苏州高新区来说,“耐心资本”之路起步很早,探路已久。近年来,围绕“2+3”产业体系投资布局,高新区明确了“一产业集群+一直投团队(直投基金)+一产业母基金”的投资策略,发起设立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和集成电路母基金,以及多支围绕光子、医疗器械、绿色低碳、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的直投基金。此外,先后推出包括“融医贷”在内的“光子贷、天使贷”等一批科技金融创新产品,还打造了“高新贷、新创贷、人才通、信保贷、招引贷”等特色化金融产品,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首贷难、周转难等问题。通过资本赋能,招商工作与国资、市场化资本、产业公司、上市公司等构建出多元化的招商生态体系。同时,有的地方搭建分产业、分地区的“项目+资本”常态化对接平台,强化资本与项目的精准对接,也成为新时期地方招商工作的侧重点。基于此,国资更应承担起选对方向、撬动引领更多社会资本的关键角色。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愈发重要的当下,地方政府需要具备“投行”思维,进而实现高质量招引、培育有成长性的企业。所以说,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秉持的都是市场化原则,以企业诉求为导向,关键要看是否与城市产业发展相匹配。招商与投资的关系演变,从“平行线”到“交叉线”,最终实现“两线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