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01孙志洋:三方面推动粤港科技深度合作
河套合作区是目前在大湾区内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合作平台,也是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两点两廊”空间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极点。
“现在的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是一河之隔,直接跨境接壤,跨境的合作条件特别优越,科技创新活力也特别强劲,协同潜力十分巨大。”孙志洋表示,推进河套合作区规划建设,有利于发挥合作平台“以点带面”作用,也有利于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省也将继续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区域协同创新上,加快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利用好深圳园区独特的“平台”和“通道”优势,加强与香港园区的规划衔接,强化“一河两岸”和“一区两园”的统筹开发利用,共同建设一批功能相互支撑、领域关联紧密的重大协同项目。同时,我们要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开展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协同,共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另外,我们也要聚焦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携手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新标杆和国际科创新高地,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二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加快构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在这里面我们有一些新的规则,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方式,在科研项目的评审、经费支出、过程管理等方面,积极借鉴香港和国际的先进科研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同时要推动“分线管理”“白名单”这些政策的落实落地,构建高度开放的特殊监管体系,促进人员、物资、技术、数据这些要素的高效跨境便捷流动。同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打造国际创新人才港。
三是在产业技术创新上,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我们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做好前沿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着力突破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的中试转化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牵引和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以高质量源头科技供给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02孙志洋: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广东汽车生产大省2022年广东汽车产量超过415万辆,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汽车产业首次实现营业收入过万亿,成为广东第8个超过万亿的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是能源革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抓手,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广东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2017年,我们率先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智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园,并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实现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2022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129.7万辆,同比增长142%,占全国总产量的18%,相当于每6辆新能源汽车中便有一辆是广东造。今天,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汽埃安下线,既是对广东汽车产业过往成绩的认可,也是对广东汽车企业的殷切期许和有力鞭策。
目前已发布的《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将通过打造三大支撑载体、筑牢六大关键环节,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打造广东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奥动作为广东企业,是新能源汽车能源服务链中的重要一环,需充分发挥企业在全球换电领域的先发与创新优势,加大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强化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的支柱力量,将广东打造成全国、全球的换电示范城市。”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要求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立足定位,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持续在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努力在做优现有存量、引进高端增量上下功夫,建好产业园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守护生态链,做到能源转型、技术转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强化国企对民生保障托底作用,加强与央企和省属国企的沟通联系,加大与上级部门的规划对接、项目对接、政策对接力度,推动国企焕发新活力。
03孙志洋: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三条道路
我们发现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三条道路,各有千秋:
第一条路是合资化,通过合资化实现快速本土化,这是国际品牌主要采取的发展之道。
今天像奥迪、大众、丰田这样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根本上就是以合资的模式,构建了本土化的市场运营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在制造层面——通过合资工厂的建立,创造了本土化的制造体系;在销售层面——借助本土营销渠道,扩张“4S店”规模,完善了本土化的渠道体系;在产品层面——结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例如“L”加长的产品概念,以及其他中国消费者偏好的产品配置的引入,补充了本土化的产品设计体系;在消费者层面——通过本土化营销团队的构建和对消费者长期的监测和洞察,逐步强化了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所以我们说,以合资模式构建一个适应本土市场的运营体系,是国际汽车品牌成功的基本动作,也是国际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最重要的发展之道。
第二条路是自主化,也就是自己做,全面构建属于自己的能力,这是大部分自主品牌的发展之道。
我们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遇到了最好的全球化时代,让每个自主品牌在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同时,也获得了构建自主品牌能力的好的机会。在自主品牌构建自身能力的发展路径上,基本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追赶。基本上就是“拿来主义”。
第二阶段:并行。就是在产品质量、工艺、安全性,以及销售体系和服务品质上已基本达到西方水平了。
第三阶段:超越。在“四化”的行业拐点上,中国自主品牌实现了弯道超车。在新能源领域基本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自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上的技术储备也处于世界前列。红旗也通过“R.Flag阩旗”战略,明确了四化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
今天,本土品牌能够自信地参与新汽车生态时代下的竞争,得益于每个自主品牌不丧失独立性的自我能力的发展,这是本土品牌的立身之本。
第三条路是本土品牌的高端化。
高端化之路是每个本土品牌都想做的,也是最难做的。
在品牌高端化的道路上,大部分营销人存在两个理解上的误区:
一是战略层面上,我们都没有把品牌当成一个核心技术体系。尤其在追赶西方的历程中,我们都觉得技术难追,品牌好追,甚至觉得技术追上了,产品追上了,品牌自然就追上了。因此在自主品牌能力体系构建的路上,大部分自主品牌更偏重于做产品,而忽视了品牌。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虽然我们的产品赶上了,但是品牌并没有赶上。因此自主品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在差异化、溢价度和品牌文化三大方面严重缺失。
二是战术层面上,我们认为品牌就是广告,会做广告就是品牌营销。品牌的高端化,就是把广告做的高级一些。因此对于大部分本土品牌而言,虽然有品牌,但是品牌力都不强,缺少独特的品牌价值和魅力,更缺少品牌的溢价能力。所以,品牌高端化也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不能只将广告做好,做足,做炫就是品牌建设了,更重要的是要将品牌体系化,把品牌当成“核心科技”一样,建立一个独具价值魅力的品牌体系。
第四条路是互联网时代下开辟的一条全新路径,无论国际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全部回归一个起跑线的道路。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创新和成熟,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快速从“汽车制造商”向“移动生态的创造者”转型和升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产品层面,从提供产品升级到提供服务。因为在移动生态时代,消费者需要的不在只是一辆车,而是基于不同场景下的移动解决方案。
二是渠道方面,要从经销店升级到体验平台。经销商将不在是唯一的销售平台,品牌需要通过构建自主平台、合作平台和开放平台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基于场景的移动出行服务。
三是营销层面,需要从CRM升级到社群营销。从原来的单点和精准营销方式,结合互联网全面向数字化转型。基于大数据开展营销自动化,不断的发展品牌社群,壮大品牌流量,培养品牌超级传播者和种子用户,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高营销的质效比。
北京慧产科技集团,是一家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落地、科技创新到发展壮大的一系列赋能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为政府和园区提供从产业招商、产业创新加速和产业升级赋能的全维度产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智慧+”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世界一流的产业发展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