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抢抓风口!全国多个城市产业招商发力这个万亿级产业!

发布时间:2023-12-17 15:51 标签: 新型储能产业 新能源产业

当前,诸多城市正在竞逐储能新赛道。3月,《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


布局储能产业,“头部玩家”上海深圳动作连连,二线城市也争先恐后,常州、长沙、佛山、东莞、合肥等多地发布储能产业支持政策。此外,部分“有矿”的三线城市也想凭资源禀赋分一杯羹。


从行业赛道和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储能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内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蛋糕足够大。这意味着一二三线城市都有机会,谁能抓住风口,谁就能一飞冲天。


当前全国众多城市聚焦新能源产业,必然造成城市与城市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出现激烈的竞争态势。借他山之石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城市间竞逐新能源赛道如何发挥优势、需要弥补哪些短板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01竞逐储能赛道迎万亿风口


经历近30年的电池产业积淀,广东省惠州市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品类最齐全的产业集聚地。这里聚集起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欣旺达、德赛电池等一批龙头企业,逐渐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面对万亿级“风口”,惠州市正在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产业能级,新能源电池产业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惠州市吸引了一批外资电池制造企业投资落户。当时,许多知名品牌电池,如金霸王、东芝、GP等均由惠州国企德赛和国外公司合资企业生产。


2000年以来,惠州市引育了TCL、德赛等一大批智能终端龙头企业。如今,惠州市已集聚超110家规上企业,包括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欣旺达、德赛电池、赣锋锂业等行业龙头电池制造企业。同时,还有一批上下游配套龙头企业。


当前,惠州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已挺进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品类最齐全的集聚地,是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惠州市消费类电池产量13.5亿只;已建、在建、拟建的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产能合计超过60GW,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产值866.7亿元。


“未来20年,能源电子产业将会是增长最快、发展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有10万亿级市场规模。”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表示,能源电子产业将迎来大发展,也将带动人们生活方式、用能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3月17日,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亿纬锂能三十、三十一工厂正式投产。这个总投资超31亿元的项目,将主要生产乘用车方形铁锂电池、方形三元电池等动力电池,预计年产值超96亿元。截至目前,亿纬锂能有编号的工厂超过了40座。其锂原电池全球领先且连续7年稳居国内第一、消费类电池持续引领业界、动力储能电池位列全球前列。


产能扩张的背后,是业绩的飞速增长。2022年,亿纬锂能营业总收入363.05亿元,同比增长114.82%。亿纬锂能今年计划完成700亿元,明年有望成为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企业。


惠州市不仅培育出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本土龙头企业,还引进了比亚迪、欣旺达等国内行业前十的企业。其中,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有德赛电池、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欣旺达,还有微电新能源、赛能电池、超聚电池、惠德瑞锂电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行业人士感受到惠州市新能源产业链的日益完善:“能在本地采购到大多数的原材料,省下了不少时间、金钱成本。”


不久前,惠州35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成立了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企业将进一步加强供需对接和创新合作,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惠州新能源产业预计今年产值将超千亿元。


作为产业链上游企业,惠州市宙邦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锂电池化学品、铝电容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和溶剂化学品。“动力和储能类产品前景十分广阔。”宙邦化工总工程师王帮应表示,看好行业发展空间,惠州宙邦化工前三期项目已投产,正在建设第四期项目。


“未来的储能技术将会更加注重研发高效、低成本、安全可靠,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业人士认为,以惠州现有国家级、省级园区为依托,谋划建设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的新型储能产业园。


打造新型储能产业,惠州市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惠州不仅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更有约1.13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相当于广州、深圳、东莞三市之和。此外,惠州土地开发强度接近10%,而周边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相对饱和。二是专业的园区支撑。惠州聚力打造“3+7”工业园区,坚持把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集中投向工业园区,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保障工业项目。同时,还有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两大专业化工园区,有利于发展新材料和电池回收等产业。


当前,惠州市正在积极抢抓机遇,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挥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有序发展多元化储能产业,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02沪深处于储能“食物链顶端”


所谓储能,通俗来说就是“把能量储存起来,等要用时再释放出来”,技术上主要分为电、热和氢储能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电化学储能,尤其锂离子电池成为增速最快的储能技术;在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中,锂电池目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近九成。


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储能产品需要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等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大同小异。最近几年,但凡在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所斩获的城市,工业和GDP数据表现都不会差。目前,上海和深圳处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顶端,“收割”上下游的同时,这两个制造业巨头也在积极布局储能产业。


今年年初,上海成立了新型储能专家委员会,提出加快固态电池电解质、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攻关和材料创新。业内人士称,上海发展储能产业具备诸多优势:低碳产业基础好,还有配套的新材料、信息产业链及国际化人才优势。


上海的优势是技术人才,深圳的优势则是科创基因。一向嗅觉灵敏的深圳创业者正积极投资布局储能产业。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储能企业已达6988家,注册资本1662亿元,从业人员18.8万人,取得发明专利1.2万件。这些数字背后当然少不了深圳地方政府的推动。


今年1月,深圳“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储能产业全链条覆盖,对落地项目给予数万元到五千万元支持。这里有个小插曲是,次月发布的正式文件中,资金支持细则不见踪影。深圳市发改委透露,“我们没有删除补贴,政策导向没有改变,资金支持的具体操作办法、申报方案后续将以细则的方式发布。”


在具备长时间储能优势的氢能上,上海和深圳同样投下重注。去年,上海出台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应用。深圳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则提出“18项政策补贴”,4月6日,四个资助氢能项目公示,共计补助2500万元。可以预料,深圳上海在储能前沿领域会继续“针尖对麦芒”地竞争。


03多个城市发力新型储能产业


近期,在惠州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座谈会上,四川宜宾、江苏常州这两座城市,被众多新能源企业业内人士多次提及。


宜宾市一直被世人所熟知的是五粮液。然而,这座城市的产业结构悄然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向世界递出一张崭新的名片——“动力电池之都”。2022年,宜宾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约15%,带动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89亿元。


然而,在2016年前,宜宾还是一个以“一白一黑”为支柱产业的城市,“白”是指以五粮液为龙头的白酒,“黑”则是煤炭及煤化工。在转型道路上,宜宾积极抢抓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等历史机遇。


2017年,宜宾引进锂宝新材料、光原锂电项目,迈出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第一步。2019年,宜宾以“敲破门”的精神引进了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在龙头企业的牵引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先后前来投资建厂,覆盖锂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全产业链。


此后,宜宾市出台一系列方案,提出构建形成以锂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在动力电池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宜宾已入驻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在宜宾办学高校达12所,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宜宾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李翔表示,近几年宜宾持续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围绕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累计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90个,基本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以相邻工业园区为支撑的“1+N”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正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李翔介绍,宜宾将从以下4个方面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一是锚定发展目标,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宜宾规划建设动力电池产能达305GWh,全产业链总投资2000多亿元,预期产值超5000亿元,过去3年实现了产业高速增长,规上工业产值从2020年的18亿元发展到2022年的889亿元。宜宾坚定2025年3000亿元、2027年5000亿元目标不动摇,将全力推进签约项目建设和投产,力争3年内培育产值1000亿元级企业1户、100亿级企业10家以上,确保如期实现发展目标。


二是依托链主企业,持续完善全产业链生态。四川时代和时代吉利已建成产能150GWh,2022年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15%,宁德时代项目全部建成产能将达295GWh,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单体产业基地项目。宜宾将加大产业招引力度,充分发挥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持续引进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储能电池等新型电池和硅碳负极材料、固态电解液等新型材料项目,进一步扩展、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生态。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科技研发、基金引领、产融支持、人才支撑、供应链助力等维度,建设“公共研发平台、产业基金群、产融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供应链平台”五大平台,为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撑,推动产业向3.0阶段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四是推进应用试点,做好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加快推进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重卡)特色应用城市和“电动宜宾”建设,2022年推广新能源汽车7412辆、新建充电桩5507个、中心城区环卫车和重点景区服务车电动化率100%,建成运营重卡换电站9座、推广电动重卡437辆,电动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如果说宜宾是以“龙头”企业带动,那么常州则是谋长远、强基础、建链补链。


04常州长沙“布局早、收获丰”


依靠雄厚的产业、技术、人才基础,上海、深圳分别凭借特斯拉、比亚迪摘得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链最高处的“果子”,两地还将继续引领产业潮流;二线城市中“抓住风口”提早布局储能产业的弄潮儿也在同期迎来丰收季,常州、长沙、宁德等地是其中的佼佼者。


常州早先便布局储能技术研究院,并引进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2018年,由洛阳某研究院孵化的动力电池初创企业中航锂电陷入困境,常州市金坛区基于对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前景的分析,顶着压力通过资本运作一举“抄底”。中航锂电将总部迁到金坛,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中航锂电迎来爆发式增长。


过去几年,常州牵手多家龙头企业,300余家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于此。常州动力电池产业完整程度高达97%——在生产过程32个主要环节中,常州集聚的企业就可以覆盖其中的30个。常州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占比近半。


同样早早起步的还有长沙。2003年,长沙就引进了某新材料项目,拉开先进储能产业发展序幕。储能材料产业上下游紧密程度较高,因此“一步先步步先”,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赛迪顾问“2022新型储能十大城市/园区研究报告”显示,长沙荣登“新型储能十大城市”榜首。


数据显示,去年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根据发展规划,到2025年,长株潭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将培育5-8家产值过100亿元企业,上市企业10家。


除了常州、长沙,宁德、宜宾等地储能产业也有亮点。用一组数据素描一下:去年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2750亿元,增加值增长44.3%。2017年,宜宾开始引进锂电新材料项目,在龙头效应带动下,多家上下游企业也来落地。截至去年,宜宾合计吸纳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84个,总投资2077亿元。


05宜春赣州凭锂矿“靠山吃山”


可以预见的是,储能的爆发式增长仅仅是个开始,成本比拼、资源整合、技术跃迁……储能产业在未来城市竞争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前期谋划和提早布局当然会极大地影响城市产经格局,而拥有先天资源优势的城市,也在这股浪潮中期待“靠山吃山”。


江西稀土资源丰富,其下辖的宜春因锂而兴,去年全市共签约锂电项目126个,总投资1401亿元。凭借丰锂、钨、稀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原材料,赣州也吸引多家供应链企业落地。不过,最近半年,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从每吨近60万元跌破20万元,跌幅超过60%——锂电行业加速洗牌,宜春、赣州经济产业想必会受到震荡。


作为全国磷矿优质富集区,贵州开阳县磷矿石品质优储量大,在电池储能领域,开阳县的“主打产品”磷酸铁锂具有优势,当地提出建设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储能之都”的口号。动力电池等储能产品相对成熟,资源聚集地跃跃欲试尚可理解,在储能技术小众领域,也有积极的“拓荒者”。


山东泰安肥城岩盐资源丰富,在采盐过程中形成容积巨大、密闭性好、稳定性高的盐腔,可利用腔体1000万立方米,每年产生300多万立方米的盐穴。具有世界首个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正在肥城实施,全部建成后,1小时能发电31万度,相当于一个中型抽水蓄能电站发电规模。


不管是一线的上海深圳、二线的常州长沙、三线的宜宾赣州,在储能行业,地方政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储能产业链已成为各地政府争相招引重点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市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储能行业逐渐由“蓝海”变成“红海”。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储能生产制造产业市场规模比2020年增长120%以上。业内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这将是常态化经济时代为数不多的行业“大蛋糕”,谁能抢到大份额,谁就能在区域竞争格局占据有利位置。



640.png


北京慧产科技集团,是一家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落地、科技创新到发展壮大的一系列赋能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为政府和园区提供从产业招商、产业创新加速和产业升级赋能的全维度产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智慧+”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世界一流的产业发展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