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赴浙江广东调研报告:先行地区打造民营企业家队伍,哪些经验最实用?

发布时间:2023-12-27 10:44 标签: 杭商精神 浙江

一、先行地区推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做法


以浙江、广东为代表的先行地区把民营企业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财富和赢得市场竞争的最关键因素,注重保护和弘扬民营企业家精神,倾听和解决民营企业家诉求,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与民营企业家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建成了一支敢为人先、善于学习、勤于思变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通过构建常态化、定制化的培训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家思想观念转变和知识结构更新。先行地区将企业家培训作为推动民营企业家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一是注重常态化组织培训,打造学习型企业家队伍。将企业家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抓、反复抓,为民营企业家传递必须“终身学习”、“不学习就落伍”的强烈信号。比如,浙江省从2004年起就启动了针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提升工程,累计已超过20年,先后组织了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培训工程(百名领军型企业家、千名成长型企业家、万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浙商名家成长行动、浙商薪火传承行动、科技浙商培育行动等专项培训,重点开展新发展理念、现代科技、现代金融、现代管理等知识培训,全面增强民营企业家发现机会、整合资源、持续创新、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二是注重结合企业家迫切需求,针对性设置培训课程。民营企业家在参加培训上更加务实,通常持“有效果,出几万学费都行;没效果,出一千块都不肯”的态度。先行地区在培训课程设置上紧盯企业痛点难点,持续提升培训实效,获得企业家的广泛欢迎。比如,浙江省针对中美经贸摩擦组织专家为240余家重点涉案民营企业负责人详细讲解美国的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等法律问题,宣讲企业信用保险和金融融资的扶持政策。东莞市针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切需求,组织民营企业家围绕两化融合、数字化解决方案、数字化应用场景、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注重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培训形式、建强培训平台。通过联合高校、“链主”企业、重点商协会、第三方服务商等,创新授课方式,建强培训平台。比如,杭州市设立“杭商学堂”,与国内一流高校合作设立专题教学点,开设规模型、成长型、初创班等主体班次,在为企业家提供培训的同时,促成了一批企业间共赢合作。温州市设立温州民营经济学院,开设亲清政商学堂等专题课堂,精准为企业家开展培训。特别是全国首创的亲清政商学堂,通过把政府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双方引进同一个学堂的形式,实现政府与企业“短期培训、长期服务”的效果,获得企业家广泛好评。泉州市创办“企业管理创新”名家讲坛,由优秀民营企业家分享创业心得和管理智慧,已成为泉州宣传推广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跨界交流与学习提升的重要平台。


(二)通过建强商协会推动民营企业家成长进步。商协会承担着服务企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的重要职责,是联系政府、企业、市场的桥梁纽带。先行地区注重通过加强商协会建设,把各类商协会打造成为民营企业家的大本营、扬声器、导师团。一是注重发展成员,帮助民营企业家找到组织。将商协会打造成为民营企业之家,积极发展会员,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归属感。比如,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紧盯行业领军型企业家,通过打造服务口碑、开展实地走访等形式不断扩大会员规模。针对会员单位提供“3+2+X”服务(“投融资”、“市场开拓”、“管理培训”三大品牌服务,“政策服务”、“上市培育”两大抓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会员数量已突破5000家,会员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1家,约占深圳总数的30%。二是注重与政府协同,帮助民营企业家发出声音。强化商协会政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定位,积极参与各类产业规划、政策制定,将民营企业家发展所需转化为政府政策所向。比如,深圳市在制定《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过程中,邀请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产业园区协会、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等行业协会专家深度参与,极大增强了《意见》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温州市规定涉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重大经济决策和重要产业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征求与政策关联性强的民营企业家智库成员、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意见。台州市邀请优秀商(协)会会长列席各级人大政协会议,要求市县政府在制定涉及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重大利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或作出涉及企业重大利益的决策时,应当充分听取有关企业和商(协)会意见。三是注重优化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家快速成长。商协会通过举办行业论坛、创新讲堂、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帮助企业家开拓视野、补齐短板、提升能力。比如,广东省网商协会开展“RCEP数字经济系列考察”、“RCEP主题活动周”等活动,组织企业家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与行业龙头、当地政府部门开展面对面交流,与当地商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帮助民营企业家摸清当地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群体特点,有效提升利用RCEP红利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深圳物联网产业协会利用协会的社会资本,建立多个技术服务联盟,形成蜂巢型结构,举办“自主创新大讲堂—物联网星火沙龙”,针对“数智新引擎、车联新未来”、“AIOT赋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主题进行案例讲解,进一步提升企业家抢抓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行业新“风口”的能力。


(三)通过弘扬企业家精神鼓舞民营企业家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先行地区注重在全社会倡树胸怀天下、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做爱国敬业的典范、守法经营的表率、创新创业的先锋、回报社会的榜样。广东省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光彩事业贡献奖企业等荣誉称号评选,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台州市提出“优秀企业家是城市的英雄,企业家精神是城市的富矿”,通过设置民营企业家专属节日、选树优秀民营企业家典型等方式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民营企业家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推动企业、社会共赢发展。温州市设立全国首个法定“民营企业家节”,每届民营企业家节开幕式上发布当年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大事记”,举办年度温州入围中国民企500强企业授牌仪式和一系列特色惠企助企活动,已成为温州市民营企业家的一场年度盛会。湖州市不仅设立民营企业家节,还在民营企业家节开幕式上发布由民营企业家打分评出的湖州市营商环境“好案例”,由民营企业家上台为获奖政府部门颁奖,彰显了政企同心、双向奔赴的鲜明导向。


(四)通过精准贴心的服务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家创新发展的坚实后盾。先行地区牢固树立“最大限度服务企业”的理念,把企业家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企业家的关切作为第一视角、把企业家的认可作为第一标准,通过建立面对面交流机制解决民营企业家急难愁盼问题,激励其稳定预期、重振信心。温州市建立“两个健康”政企恳谈机制,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议”,聚焦营商环境、要素支撑、政策落实等共性问题,邀请党政领导、职能部门、企业代表、商会代表、第三方机构共商对策,形成问题收集、定期会商、协调落实、动态反馈工作机制,打造全国“党政部门领导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活动示范点。台州市定期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面对面”恳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安排涉企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与民营企业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收集问题建议并提交“三服务”管理平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和相应职能部门闭环处理,推动问题解决。


(五)通过专题成长计划支持新生代企业家队伍青蓝接力、薪火相传。坚持前瞻性思维、系统性谋划,将代际传承作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结合新生代企业家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泉州市重视对新生代企业家的政治关爱,建立新生代企业家人才库,及时推优入党、入组织、入平台。晋江市充分发挥政企互动作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领航计划”、产业升级“启航计划”和博士助推产业创新升级“远航计划”,精准培育新生代企业家,从战略上引导“创二代”企业家顺利传承接班。温州市实施“青蓝接力”行动,建立完善“青蓝接力”数据库,选派新生代企业家到政府部门担任“亲清政商专员”挂职锻炼,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杭州市注重加强“新老杭商”全方位互动交流,专题举办杭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新生代企业家论坛,邀请宗庆后、汪力成等老一辈知名杭商围绕新生代企业家如何传承“杭商精神”做主题演讲,激励新生代企业家继承发扬浙商精神杭商精神,继续书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业传奇。


二、对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启示


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从先行地区抓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做法来看,抓好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重点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的解放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提。对民营经济而言,从起步萌芽到井喷裂变,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发展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民营企业凭借靠海的区位优势,以“三来一补”起家,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吸引了全国劳动力与世界资本,实现了人口高度聚集和经济快速成长,在上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中赢得先机。在此期间,伴随着外部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先行地区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以浙江为例,无论是发出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设立全国第一个私营经济试验区、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步鑫生“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工资管理改革、公职人员辞职下海办企业、杭州湾跨海大桥向民资开放,背后都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也正是通过一次次争论,浙江逐步打破了社会对民营经济的歧视,甩掉了对民营企业家的偏见,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二)稳定的政策环境是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干的底气。对民营企业家而言,创业是赌上身家性命的冒险抉择,政策的朝令夕改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也会吓退一批潜在创业者,对地方营商环境影响极大。考察中发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政府做到“不折腾”,主要是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制造业的坚守,二是对基层充分放权赋能,三是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厘清边界。对地方政府而言,要做到“不折腾”,既考验政府大抓产业的决心和科学谋划的能力,又考验干部担责尽责的品格和干事创业的动力,更考验部门为民服务的情怀和打破利益格局的勇气。我市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担得起责任、受得住考验,让稳定连续的政策环境成为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最大底气。


(三)精准的助企服务是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的关键。针对性地为民营企业家解决痛点、补齐短板是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关键。从考察情况看,先行地区政府部门能够想企业家之所想、急企业家之所急,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针对民营企业家知识结构需要更新,尤其是对新业态新技术知识储备不足、资本运作能力不高、对外部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不准、对知识产权以及品牌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通过组织开展专题企业家培训,开展入企诊断等活动,帮助企业家补短板、强能力;针对民营企业家面临的代际传承问题,通过组织青蓝接力工程、新老企业家传帮带、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等手段建立完善接班人和传承机制;针对企业家安全感、荣誉感、归属感不强等问题,通过建强社会化组织、弘扬企业家精神、安排政治待遇等手段提升企业家的获得感,厚植企业家家国情怀。与先行地区相比,我市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针对性不强,比如,在企业家培训上更加侧重于学校是否是名校,而轻视课程是否有价值;更加侧重于邀请的专家是否有名气,而忽视了讲授内容是否接地气。在惠企政策上,更加侧重于政策出没出,而不重视落实没落实;更加侧重于“万人助万企”的收集问题办结没办结,而不重视办好没办好。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学习先行地区经验做法,结合我市民营企业家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四)专业的社会化组织是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支撑。先行地区民营企业家数量众多,仅靠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存在明显缺口。先行地区将各类商协会作为政府部门扩大服务网络、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平台,通过“放管服”改革赋予商协会更多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政策大礼包支持商协会发挥作用,通过定期考核评价推动商协会规范化建设,将各类商协会组织打造成为功能完备、运营高效、服务靠前的“民营企业家俱乐部”,为企业家赋能。在支持方式上,先行地区注重以引导代替主导,在鼓励各商协会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实现良性运营的基础上,政府加大购买公共服务、兑付专项奖补政策的力度,推动商协会做大做强。在服务民营企业家上,先行地区注重引导商协会创新服务举措,通过开展红色教育、承办重量级活动、评选荣誉称号、组织专题沙龙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三、工作建议


(一)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的社会财富,要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本质上就要激发企业家的活力。与先行地区相比,我市在企业家精神的宣传、激发上重视不够。建议:一是选树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典型。重点从我市高成长性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当中,选择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代表,由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联合洛阳日报、洛阳广播电视台专题制作一批讲述企业家奋斗历程和感悟的宣传节目,运用互联网手段向社会发布,激发广大企业家敢拼会赢、干事创业的激情。二是常态化组织民营企业家赴沿海地区开展考察学习,帮助民营企业家开拓视野,解放思想。研究制定专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参加MBA、或者EMBA等专题学习的,满足一定条件后给予一定比例学费补助。三是加强民营企业家政治安排,建立民营企业家政治安排后备库,加强与人大、政协、工会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模候选人等,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二)持续营造尊商重商的浓厚氛围。构建善待民营企业家的“正向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包容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建议:一是市委统战部牵头,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尽快研究研究设立“河洛民营企业家日”或“河洛民营企业家节”,加强对企业家的社会荣誉激励,在全社会建立尊商重商的积极导向。二是建立市级领导与民营企业家定期面对面交流机制。由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牵头,研究制定市级领导参加的“洛神茶叙”活动,为民营企业家搭建与市领导常态化、点对点的交流平台。三是加大选派干部赴先行地区开展跟班学习的工作力度。此次外出考察期间我们与珠三角地区跟班学习干部开展深入交流中,跟班学习干部普遍表示地方政府支持民营经济的决心令人震撼,许多做法值得借鉴。建议加大外出跟班学习干部选派力度,在学习地点上可增加温州、台州、义乌、佛山、晋江等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地市,加大单批次外出跟班学习干部人数,通过干部的思想解放,推动部门的作风转变。


(三)打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具有先天市场属性,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与先行地区相比,我市在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公正公平的法治保障建设方面存在差距,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合力还未形成。建议:一是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研究出台涉企公共政策出台听证制度,让民营企业家深度参与到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当中。进一步加大向基层放权赋能力度,赋予基层充分的自主权;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障民营企业能够公平获得生产要素。二是建好用好法律服务平台,加大对民营企业涉法涉诉问题解决力度。定期开展普法专题宣传,通过制作《民营企业法律知识服务手册》、安排民营企业服务专员等手段,为民营企业解读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股权融资等热点领域的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帮助民营企业家知法懂法学法用法守法。三是抓好各类惠企政策的落实,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牵头,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对全市涉及民营企业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和清欠工作开展专项调研,提出工作建议。


(四)针对民营企业家痛点,完善提升企业家培训体系。与先行地区相比,我市民营企业家培训还存在覆盖面不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紧盯企业家的迫切需求,创新培训方式,提升企业家培训效果。建议:一是学习借鉴莞商学院、杭商学堂等办学模式,研究设立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的洛商商学院,联合国内知名高校为企业家提供全方位培训体系。二是由市委党校牵头,结合洛阳民营企业实际开发一批专业化、定制化课程,吸纳省内或本市一些经典改革案例,例如中航光电改革发展、洛轴混改、新强联上市,邀请部分民营企业家开设名家讲坛,为企业提供直观案例。三是在培训对象上,建议学习杭州亲清政商学院模式,每期安排部分政府部门负责同志与企业家一同参训,在学习业务能力的同时增进政企交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


(五)鼓励和引导商协会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家成长提供支持。全市十大产业集群确立以来,我市按照每个产业集群一个行业协会(联盟)的总体工作思路抓好商协会建设,目前各产业集群商协会(联盟)已全部设立。但总体来看,这些协会或联盟会长单位多为国有企业,在推动协会建设上主观能动性不足,个别协会成立以来举办活动数量极为有限,造成协会活力整体偏低,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建议:一是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选派一批有意愿的“企二代”、商协会负责人赴先行地区运作成熟的商协会开展跟班学习,在拓展人脉的同时,学习商协会运作经验。二是参照温州、台州做法,研究出台专项规章制度,要求市县政府在制定涉及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相关政策或作出涉及企业重大利益的决策时,提前听取商协会意见。三是支持商协会牵头举办行业性展会、高峰论坛、企业家沙龙,搭建民营企业家交流平台。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对这些活动予以支持。四是建议参照深圳、成都做法,安排部分引导资金支持重点商协会建设,对各协会发挥作用情况设立考核评价体系,每年依据考核结果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协会做大做强。


(六)积极协调解决好民营企业家代际传承中面临的各项问题。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面临的代际传承问题。考察我市民营企业家时发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业的初代民营企业家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岁,个别企业甚至已突破60岁,未来5年是新生代企业家接班的高峰期。民营企业在传承期通常面临代际间经营发展理念存在差异、接班机制缺乏系统化设计等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建议:一是加大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力度。建议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牵头,对全市新生代企业家进行摸底调研,分类分级制订培育计划,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搭建交流平台等形式,培育具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过硬本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生代企业家。二是研究建立职业经理人才库和职业经理人评价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经理人信息输入统一监管的信息库,制定信任评判机制,降低职业经理人搜寻成本。三是引导民营企业通过优化产权结构和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强化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640.png


北京慧产科技集团,是一家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落地、科技创新到发展壮大的一系列赋能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为政府和园区提供从产业招商、产业创新加速和产业升级赋能的全维度产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智慧+”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世界一流的产业发展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