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凭借“合肥模式”,合肥以过去10年GDP增长213%的增幅,撕掉了“全国最大县城”标签,一举跻身“新一线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4.4%提高至56%;墨子传信、悟空探秘、热核聚变、铁基超导、九章计算等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在此汇聚;智能语音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究竟什么是“合肥模式”?
“合肥模式”如何带动这座城市蝶变?
“合肥模式”能否复制到广东?
本文收录了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总结的合肥谋划产业、招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论,以期为各地方招商引资工作人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01. “网红”之路,合肥迈入“万亿GDP俱乐部”
“对、对,英文版的招商材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好的……”采访开始前,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江小军的工作电话接连不断。这几年,一边是面向全球的“双招双引”工作,一边要接待各地前来学习、调研的团队,江小军切身感受到了“网红”合肥的热度。
如果将时针拨回至20多年前,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彼时,刚刚进入21世纪,沿海地区率先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时代红利,“不沿江、不沿淮、不靠海”的合肥经济总量却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垫底,更因城建破旧被嘲为“中国最大县城”。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05年,合肥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思路一直延续至今。外界认为,这是合肥由“全国最大县城”向“中国最牛风投城市”蝶变的开端。
“工业立市”首先瞄准的是家电行业,“屏”是其家电版图上的最后一块“拼图”。为了给家电产业链补链,2008年,合肥第一次向京东方伸出橄榄枝。
此后,合肥国资三次“四两拨千斤”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京东方定增,不仅获得超120%的账面浮盈,还带动合肥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京东方项目落地是市委市政府反复讨论、反复研究、反复判断的结果。对合肥来说,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一次次的讨论、一个个项目,让合肥培养了一批敢投资、会投资的干部队伍。”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克贵回忆。
以京东方项目为起点,合肥探索出地方政府产业投资之路。十余年间,合肥投资引入长鑫、蔚来等一批龙头企业……截至目前,以合肥建投、产投、兴泰为代表的合肥国有资本已累计投向战新产业超过16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5300亿元。
外界将合肥成功的秘诀总结为“合肥模式”。虽然对“合肥模式”的解读不一,但对其核心的理解却惊人一致——国资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思维将产业导入合肥,再用投资银行的方式培育当地产业,壮大本土产业链条,创造出更大的市场增量。
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合肥跨越赶超势头十分强劲,形成“芯屏汽合”“急终生智”集聚发展态势。2020年,合肥迈入“万亿GDP俱乐部”;2022年,合肥GDP再创新高至1.2万亿元;合肥GDP全国排名从第97位晋级至前22名。
02. 拒绝“赌城”,寻找产业投资“确定性”
“合肥模式”也曾受到质疑。引进京东方时,合肥财政年收入仅160亿元,为了留住企业,甚至停掉了地铁基建项目,因此得名“赌城”。
合肥投资真的靠“赌”吗?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曾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合肥不是‘风投’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
调研发现,合肥在重大项目资本招商中寻求的往往是“确定性”。例如,在为家电产业找“屏”时,合肥并非对京东方“孤注一掷”,而是同时引入基于等离子技术路径的显示屏项目。
“我们只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本地资源禀赋的企业。”江小军用三个“符合”总结了合肥投资的确定性。他举例道,合肥成立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16+N”重点产业链专班,“资本招商的核心逻辑就是围绕合肥的产业脉络、产业布局进行投资”。
为了让这一思路贯穿到基层人员,合肥还专门制定了《合肥市产业招商指南》。
翻开这本指南,合肥产业链“两图四表”一目了然——产业全景图、重点企业和项目区位分布图,产业链总体情况表、重点企业情况表、重点项目情况表、创新平台情况表。一位一线招商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只需按‘表’索骥,它解决了‘招什么’的问题”。
这种“产业链思维”无不体现在各种细微之处。
在合肥海图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伊凡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巴掌大的小册子,这是她6月参加“合肥高投2023年投资企业年会”时领取的活动指南。年会为期3天,与她一同受邀的还有许多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些是合肥投的企业,也有外地的企业”。
“在这个年会上,我3小时内就见了10个潜在客户,还对接上了2个供应商。”周伊凡说,手册按产业链分类,详细罗列了各参会企业的经营内容、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发展需求和联系人电话等内容,“这些信息太有用了,我要好好留着”。
03. 当好“合伙人”,“保姆式”服务助力创新创业
天鹅湖畔,合肥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政务中心“双子座”没有围墙遮挡,传递出开放、合作的姿态。一名出租车司机指向“双子座”说:“合肥没有加班文化,但这里的公务员加班倒挺多,晚上八九点灯还亮着。”
“合肥模式”之所以成功,也正因如此——“人”是最关键、最核心要素。
十几年来,合肥历任主要领导聚焦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牵头推进资本招商工作,“只吹冲锋号,不提新口号”,在合肥全市形成了“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
为了能与企业同频对话,合肥从市领导到普通招商人员,都在深入学习研究产业投融资政策、行业发展报告、上市企业招股等各种与产业相关的信息,一个基层招商员都具备全产业链知识。
“我有次去一名公务员办公室,发现他正在阅读生物医药行业相关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合肥的公务员会像投资经理一样看项目,日积月累地训练下来,他们肯定比大部分人更懂产业。”有方(合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邓磊道出了自己的观察。
不仅如此,合肥还把全市党政干部都“卷”了起来。
以合肥高新区为例,其每周对经发、投促、科技等各单位招引进度进行排名,包括走访企业数量、招引家数、项目建设进度等数据。“我看到这些数据在高新区管委会电梯里轮播,无论是哪个部门的领导看到自己单位落后都会心慌吧?”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
“我们把企业视为合肥的产业合伙人、城市合伙人。”江小军说,合肥实行项目专员服务,所有招引项目明确1名服务专员,从项目接触、洽谈、签约、开工建设直至建成投产,全过程“一个窗口”对外进行个性化、代入式的服务。
2021年,合肥引入比亚迪项目,并以惊人的速度落地——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从零部件工厂的开工到首台整车下线,仅用时10个月。成为合肥“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聚焦企业干”的缩影。
“合肥提供的是一种‘保姆式’的服务,陪伴企业成长。”邓磊展示了合肥高新区为企业建立的沟通群,“每个星期,他们都会在群里通知企业,告诉企业有哪些政策可以争取、该如何申请、申请的网址在哪里、相关的办事地点在哪里。”
04. 走向创投,“合肥模式2.0”在路上
最近,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晓静迎来了一批专程赴合肥调研交流的广州客人。她向客人介绍:“合肥投资理念正从产投向创投转变,投资招引方向从培育龙头向产业链前沿领域倾斜,精准挖掘产业链上下游及前沿领域衍生创投机会。”
这一理念在合肥被概括为“创投城市计划”,外界称之为“合肥模式2.0”。
“去年8月公司成立,很快,合肥种子基金就给我们投了200万元。”合肥安与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启所说“种子基金”的母基金,是规模200亿元的合肥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该基金去年成立,被视作“创投城市计划”的关键一步。
“成立母基金的目的是打造符合合肥产业及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基金丛林’,引导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王克贵介绍,母基金对私募基金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投资奖励和50%—70%超额收益让利,投资损失给予20%最高500万元补偿。
在业内人士看来,合肥此前引进京东方、蔚来是“项目先行”“移大树”;在“创投城市计划”下,则是通过设立政府引导母基金,广泛参股基金、筛选优质项目,投早、投小、投科技。
“当其他机构还在和我们谈判时,合肥的投资机构已经拿合同给我们签字了,而且签字第二天就打款。”对创业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线,有方(合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磊道出了其归国创业最终选择合肥的原因。
窥一斑而见全豹。如今,合肥“创投城市计划”成效初现,创投、风投活跃土壤形成,不止一位创业者向记者表示:“在合肥创业拿投资很容易”。“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安徽大学等高校、院所老师的创业项目,都已经被投资机构掘地三尺了。”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合肥是投资机构重点布局的城市。
“母基金成立一年多来,已经有超100家风投、创投机构来合肥与我们洽谈合作超400次。”王克贵说,母基金已经参股市场化子基金37只,聚集社会资本达到1035亿元,财政资金放大6.5倍,初步形成涵盖种子、天使、科创、产业投资等全生态链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05. 看样本,“合肥支持科创的氛围特别好”
“高性能镁基功能材料始终被国外垄断,制约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对外产品的有效替代迫在眉睫,合肥安与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此成立……”在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合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B座办公室里,合肥安与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志启“转身”成为一位企业家。
这家脱胎于安徽大学“镁基功能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的公司于去年8月成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完成首轮融资,估值逾8000万元。
公司的股东名单,就是“合肥模式2.0”生动注脚——合肥多家国资背景基金在列,合肥种子基金投资200万元、合肥高新投投资1200万元;“知产”成功变“资产”,安徽大学成果赋权专利作价859万元。
刘志启说,这是创业一年多来合肥各方力量“推”着公司朝前走的结果。隔行如隔山,高校老师创业面临诸多困难,“一开始我们连公司怎么注册都不知道”。好在,从公司设立到股权架构的设计,从科技成果赋权到对接国资背景基金,“每个环节都有政府、基金的人来帮我们”。
事实也是如此。以公司所在地合肥高新区为例,其充分发挥“基金丛林”优势,为科技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在企业初创期,有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介入;在企业初具规模后,高新区会为企业引入产业基金、财政金融产品,协助企业申请各类创新奖补等;在企业壮大后,则通过股改政策、上市培育政策资金支持企业上市。目前,高新区基金总规模已超2500亿元,基金超过200只。
“合肥支持科创的氛围特别好,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支持科创的完整链条。”刘志启带记者来到办公室外的走廊上,两侧展示着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各位老师的创业项目。“现在,我作为‘过来人’也会帮学院的老师介绍政府、基金资源,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加速转化。”
06. 观广东,将“投行思维”贯彻到底
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明确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实现这一目标,产业链招商、“以投带引”资本招商是重要抓手。
放眼全国,产业链招商、“以投带引”资本招商正多层次、全体量铺开。各地争先设立规模庞大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千亿级母基金频频问世,部分城市母基金更是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各地通过基金投资对优质产业项目争抢日趋白热化。
以“合肥模式”为例,其由一把手牵头纵向、横向打通全市资源,充分发挥国资引领作用撬动本土产业集聚与跃升,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过去十余年,合肥吸引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形成“芯屏汽合”“急终生智”集聚发展态势。如今,合肥国有资本基本完成原始积累,助推“合肥模式”迭代升级为2.0版本,吸引全国、全球资本加速向合肥集聚。
对比之下,广东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能力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存在一定程度错配。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换挡关键期,国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所投企业中龙头企业、科创企业比例有待提高。
要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建议各地向“合肥模式”学习取经。广东各地应高位推进资本招商工作,充分利用基金资源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投行思维”贯彻到底,提高决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做投资决策时,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在回答“投什么”这一问题时,能给出有针对性、前瞻性的产业规划;在资本运作上,要充分发挥国资引领带动作用,既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又有效地支持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在“投后管理”上,要为企业提供“金牌”服务、“保姆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