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深圳原副市长震撼演讲:10年内全球没有一个城市到如此地步,深圳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25 20:02 标签: 科技创新 改革创新

核心大城市构建新发展格局


和高水平自立自强体制机制


方向性规划会带动一个国家产业的突破


——在2023首届ISG深圳国际创投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为ISG深圳国际创投节做一个主题汇报。就如何理解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立自立自强体系的问题,以及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稍微做一个回顾。总书记讲的内容当中包括几层意思:


一是新发展格局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的含义就是我们产业之间是要有内在循环、有序的衔接。当能够有序衔接不被“卡脖子”的时候,意味着产业、科技能够自主。在自主的条件下,如何实现产业、科技自立自强自主?需要创新,在创新的体系下,要提出“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体系建设下可以看到目前关于科教兴国、人才兴国、创新驱动发展,在这一系列的重大设想当中,我们可能需要从这么几个方面来把握如何理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问题。


跟大家介绍一个情况,从经济增长来说,长期看一定决定于生产率的增长高于被追赶国家的增长。中国将近30年的增长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就远高于美国的水平,美国就是我们追赶的国家。我们总体30年的平均增长率是美国的两倍半,东亚是另外的追赶经济体,东亚是除中国之外生产力增长非常快的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过去30年我们增长率出现了下降,劳动生产力的增长率在下降,意味着我们赶超的内在动能是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了,为什么要提科技自立自强,现在看起来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自主可控,能够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是没有前途的产业。


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伟民主任刚刚讲的最近政治局会议,新一届的财经委员会议提出的“传统产业不是简单淘汰,传统产业是要升级”。


三是要实现高质量的增长,要有三个高:高劳动生产率、高投资回报率、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产业体系的建设。


四是从现代产业体系看,从创新看,中央现在高度关注基础研究,在座投资领域的朋友其实大家都会看到越向前沿靠拢,收益率会越高,当然风险也越大,基础研究是不是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呢?给大家提供一个图,这个图就是大概将近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专利技术和专利对科技论文引用的情况,可以看到从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当中专利的增长、发明专利的增长远快于经济增长。可以这样表达“专利增长带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内在正在发生变化”,在变化当中其实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专利有用吗?专利来自于何方?就是专利当中引用的科学论文,越前沿的科学论文引用越多,你的发明专利价值越高,所以基础研究是很重要的,基础研究是解决目前我们产业发展当中前沿创新方向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样的重要内容下,实际上未来的整体科技变化就要发生一个重大的调整,这样的挑战就是中央现在讲的“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进科技创新。


我们的科技未来要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在这样的提升过程中,可能需要做到的东西就是从基础研究走向产业化,这个链条是很长的。大多数科学论文并不能转化为直接的专利技术,转化不了产品。如何能够做到这样的转化?这里面涉及到大学体系的问题,我们有理科,要有工科,前沿科学发现才能把它工程化,我们需要有战略科学家,也需要有科学思维的工程师,也需要有工程师思维的工匠,我们现在并行提三大人才:科学家、工程师、工匠精神,我们经常会感到很困惑,到底是要什么样的人才?现在看起来创新,从基础科学走向产业化,需要三大类人才,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把科学变成产品。


所以,我想跟大家表达什么样的含义?数字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很像,专利上升很快,但是在这个领域的科学论文上升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其实可以看这样的技术更多的已经从科学变成工业化的能力,变成运行的能力。大家看半导体的时候就更奇特,半导体的专利增长也不快,论文也不快,半导体为什么是“卡脖子”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它不决定于科学发现,它更决定于沉淀在下面持久的工业技术,大量的调试技术、大量的工艺技术,大量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这里面。没有人可以看着书本学会游泳的,也不会有人看着视频学会自行车,一定要在实践当中。


半导体所代表的工业技术,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技术,是沉默性的技术,这是我们在工业化当中要熬的。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我们看这三类技术的时候可以看到很有特点,这三类技术就属于科学发现可以直接带动产业发展的技术,科学论文的快速增长改变一个产业的形态。生命科学为什么风起云涌?为什么会成为风口?一篇论文可能会改变一个产业生态,未来我们可能要在这三类技术上突破。一类是科学已经相对成熟,加快工业化;第二类是要深度工业化,它就是要靠时间,靠积累,靠深度的打磨,靠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常吃快餐就是耐不住寂寞;第三类就是前沿突破带动产业生态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的时候,政府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刚刚伟民主任讲的数字经济。如果没有统筹数字经济的发展,没有总体的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可能就会面临比较慢的格局。全球到现在,实际上就是中美两国在数字经济上的竞争,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走多快跟统筹有关系。经常会讨论到政府和企业谁有效,政府和市场谁更有效,现在看起来在一个重大科学推进过程当中,政府是可以把局部的利益最大化变成社会最大化,能够洞察一个大的产业方向,实际上每个企业做起来不划算的东西,汇聚整体资源可能就是划算的,就是有效的。最大科学技术方向性规划会带动一个国家产业的突破。


从数字经济到平台企业,未来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在这样重大变化当中,可能需要讨论的问题不仅仅是政府要有效,市场机制也需要有效,要做到什么?要以价格机制,实现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主体创新收益的平等交换,其实最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市场实现机制,如果我们没有市场实现机制只是奉献精神,就不会走得远。最后举国体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关于中国城市的主要性,右图是美国新的报道,这个报道提供这样的事实,过去20年在硅谷最活跃的VC是中国VC。大量中国背景的VC在美国支持了技术后,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审查,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大量的技术不能从硅谷出来。这预示着我们不仅在科学上,特别是在技术上要自立自强、自主可控,从硅谷发现技术、挖掘技术到回到中国大陆变成产业,这条路越走越窄。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可能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创新不是在空气中,创新是在地上,这个地上的载体就是“城市”。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产业、最好的企业、最好的人才都在城市,而且最主要集中在核心中心城市当中,中心城市到目前为止应该是中国创新最重要的载体,我们有一线城市之说、新一线城市之说、准一线城市之说,大概中国十到二十个排名靠前的核心城市未来是中国的创新主体。在这样的创新主体下构成了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关系,核心城市走向创新多元化,走向产业多元化就具备带动相关城市发展的能力。我们尝试做一个统计,把中国的城市分为三类,一类是核心城市,二类是工业中心城市,三类是加速城市化的城市。


可以看出城市有差别,比如说把产业做这样的归类,第一类产业是工业,制造业;第二类产业是数字经济和创新产业,所有的研发都叫创新产业,把这两个合起来考察城市创新功能。数字经济的统计分类大概就是近千项的分类内容,最后我们可以核出来每座城市人均发明,这就是我们把四大城市群三类城市做了划分,划分之后可以看到2000~2020年三类城市当中工业占比加速工业化的城市就是第三类,工业占比是不断提高的。


第二类就是工业中心城市,包括像苏州、无锡工业中心城市,它的工业比重显著高于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做什么?核心城市做什么,大家可以看核心城市人均专利增长很快,工业化城市人均专利增长也很快,但是工业化城市和核心城市差距在于人均科学论文,当核心大城市人均科学论文万人达到22篇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大概只有2.7篇;其他城市只有1.5篇。基础研究带动创新增长主体发生在核心城市,核心城市正成为引领中国从基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核心载体。在这样的载体当中,我们再来看创新产业占比,可以看到当核心城市的工业化比重降到三类城市最低的时候,保持最高的是创新产业,所以我们有很多理念是这样的,当一个城市的工业化占比下降它就是空心化,我们需要看的问题是这样的,它的工业占比下降的时候,它的创新产业占比是不是提高呢?如果创新产业在核心城市占比持续提高,未来在数字经济条件下会进一步提高,它会是空心化吗?数字经济是空心吗?这就是要引起我们讨论的问题。


现在看起来核心大城市和其他城市具有很大差别,就是核心大城市因为有创新,具备了弯道超车特别是换道超车的能力,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第二个核心大城市产业链发达,遇风浪韧性很高,大家做投资的肯定选择城市的时候一定会选择韧性,一定会选择城市能不能换道。三是可以看到韧性和换道超车一定和一个因素有关,它是顺着台阶爬上来还是跨行业突破?很多技术一定是跨行业才会突破,简单顺着一个台阶由下向上爬梯子是好,但是不会产生重大突破。


核心大城市一定是VC、PE聚集的地方,从全球现在评十大创新城市,中国无论怎么排都有三个,按照VC、PE排,北京、上海和深圳;按照PCT专利排,北京、上海、深圳,按照独角兽排北京、上海、杭州;所以VC、PE是显示出城市核心竞争力或者城市创新能力的标准。因为VC、PE是可以看到前沿,可以发现前沿技术和前沿科学的结合,从全球看都是如此。


在这里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东西,就是核心大城市为什么不再以工业为主体的时候,还能够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内部一个外部,内部原因是核心大城市创造了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企业相关创新的关系,创投是最重要的关系,很多创投企业经常会把投资系列的企业请来一起开会,大家就是交流创新经验,这就是一个创新的俱乐部。核心大城市还有一个功能,和周边城市构成一个创新俱乐部,深圳和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关系,上海和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关系,发展的好的城市一定是存在这种协同关系,发展得差的城市,一定是一花独放,大树下面不长草的情况,北京就是这样,北京周边的产业都比较差,大量的产业创新能力都吸到北京去了,北京吸不了就到南方。我们可以看到长三角、珠三角发展的情况特别好,在于城市之间的协作,现代经济是打破行政划分的一个方式。


图例横轴表现产业多样化,只有工业的话,就是专业化,既有工业也有金融、数字经济、若干大学的创新型产业,这样的产业,越加横轴越大,这里面可以看到这样的特征,纵轴是人均收入,专业化可以有高收入,多样化也一样。大城市、核心大城市,比如说深圳和东莞,深圳就是多样化城市,东莞现在就是相对于专业化的城市,但是我们人均收入差距并不大。左图比右图好看,对称性很高,左边的图就是长三角,右边的图是珠三角。现在可以看到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均衡化的程度、分工的程度要高,出了上海到苏州,上海是高端创新城市,苏州就是工业化城市,不妨碍两者都是高收入。


专业化和多样化城市间分工会带来高收入,这是核心大城市现在能够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周边为大城市的高端创新做服务,做制造性服务,大城市是用来创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挖掘一下深圳的例子,现在有人说,假如说深圳没有新能源会怎么样?假如说没有新能源,深圳一季度的GDP就不是6.5%,可能会打折,为什么?就是新能源汽车和整体新能源产业在过去十年有了巨大的发展,这跟在座各位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企业大家看都会很熟悉,都是我们投过的。这些企业支撑了一片新的天地,大致现在算下来新能源占深圳GDP的比重可能在15%左右。也许跟金融业差不多了,十年之内全球没有一个城市达到如此的地步,我们过去是一个以IT为核心的城市,现在正在成为一个新能源的城市。大家用不同的检索方式去检索深圳新能源企业有多少?2.4万家,这2.4万家里面可以有电池、电驱、电控、电源、电机、精密制造,在电池里面又可以分为正极、负极、材料,最后深圳的充电桩企业也成为一个重要发展的力量。充电桩的管理就变成智慧能源的管理。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多样化为什么重要,多样化的城市才推动跨行业的创新。>>深圳2023第一季度GDP成绩单发布:7772.19亿元,同比增长6.5%!


最后跟大家说一下深圳,深圳走到今天,现在看起来第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从三无走来的,40年前无产业、无技术、无人才,现在走到世界创新前端,在这个前端下深圳一个突出的特征从传统的引进、消化、吸收变成创新。大量的科学技术是在这个地方产生的。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产生的时候,它和VC的关系是什么?没有VC是做慈善的,VC一定要有收益的,VC的收益实际上就要反映在创新企业一定有比较好的财务估值,深圳企业做到这样的地步,是创新的,是冒着风险的,但是可以有比较好的财务表现。在比较良好的财务状态下,深圳逐渐从简单创新走到复杂创新。


我们深圳不是一种好高骛远型的创新,是今天创新,明天再创新,后天再创新,十年走到世界前沿。深圳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前沿产业都是研发型产业走过来的,在这样的研过程当中,深圳的发展就变成一种不断的向前沿靠拢的过程,这个靠拢的过程确实非常快,快到我们以为以前就是这样的,不是的,我们以前是很差很LOW,纯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圳的经验其实对全国城市可能都是重要的,如何在一个好的财务估值下分步走,在一个市场竞争环境当中不断攀高,跨行业创新。


在这样的创新下市场体系极为重要。在这样特别重要的市场体系当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隐藏在专利之外的,大量的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专利是学者行为,但是我们大量的企业为什么有良好的财务估值?他掌握了很好的工匠能力,别人做这个产品花一百块,我做这个产品可能花五十块,差的五十块就是利润。当打开深圳的企业的时候,就发现深圳企业高学历的比重比上海低,比北京低,甚至比广州低,比杭州也低,但是大多数深圳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是高的。


我刚刚说要有工程师思维、工程师能力的工匠是重要的,现在大家特别熟悉王传福,我们说王传福是什么样的人?是有科学家思维的工程师,可以凭空创造一个产业,这个产业是把电池、电驱、电控和传统汽车合起来。十年前在座各位你们还很小,十年前王传福跟我说,我要做世界第一,我是不信的,现在它就是世界第一。深圳因为比亚迪成为世界第一,现在的BYD就是创造一个未来,当我们走向未来的时候,我们要有梦,比亚迪开创一个梦,这个梦是持续的创新精神,推动城市从底到上,从简单的工艺技术到科技创新,谢谢大家。



640.png


北京慧产科技集团,是一家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落地、科技创新到发展壮大的一系列赋能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为政府和园区提供从产业招商、产业创新加速和产业升级赋能的全维度产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智慧+”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世界一流的产业发展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