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曾在湖南、吉林、山西等地深入经济工作一线近40年,任上曾亲身参与诸多产业项目建设,如禧佑源航空科技再制造基地、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等,对统筹招商引资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
其最为经典的六篇招商引资方法论有哪些观点值得借鉴?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招商如何紧密贴合实际,紧跟前沿?
一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紧跟国家政策,紧盯产业前沿,紧密结合实际,做到超前谋划,在市场空间、技术含量、能源资源、产业配套、物流成本、要素保障、政策优势等方面,不断增强招商项目的吸引力。要有的放矢、主动对接,确定清晰的招商引资目标区域和目标企业,不断提升招商工作的精准度。要通过在线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等方式,不断提高招商活动的实效性。
二要着力提高项目签约质量。从投资规模、亩产效益、产业带动、能效水平、排放标准、社会贡献等方面综合考量,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理确定招商引资门槛,广招商、多招商,招大商、招好商,不断提高签约项目质量。
三要切实加快项目落地速度。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工作联动、政策衔接和信息共享等制度,为签约项目加速落地打下良好基础。要加快土地规划调整和集中收储等前期工作,建立健全开发区低效无效用地退出机制,着力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四要全力壮大项目投产规模。把推动投产、强化产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为企业解决问题、提供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建成投产、提升达效水平。
五要继续加强项目工作领导。对历次“三个一批”项目进行清单化台账管理,强化全过程跟踪,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招。不断拓展创新“全代办”内涵方式,做好立项审批、土地、环评、升规入统、政策兑现等全周期服务,落实好来晋企业家、科研人才有关待遇。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强化全方位督导,做到平时及时提醒、年底硬核兑现。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招商引资中项目是第一支撑,开发区是第一阵地,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
要充分发挥开发区空间布局优势,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过程管理,强化跟踪落实和考核督导,做实项目工作的有效机制、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接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
项目建设有多重要,开发区发展有多重要,“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就有多重要。要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改革夯实的是转型发展根基、打造的是区域竞争优势、提振的是企业投资信心,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下去,乘势而上深化拓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有政策“硬支撑”,更要有文化“软环境”,要用“亲”“清”二字把握新型政商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生态环境。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十分重要!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用全周期服务项目和企业的诚信,不断强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的集成效应。
一是在贯通上下功夫,把承诺理念融入到“标准地”和“全代办”改革中,把标准意识体现到“承诺制”和“全代办”工作中,把代办服务体现到“承诺制”和“标准地”流程中。
二是在集成上出实招,本着事项就少不就多、服务就多不就少的原则,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简的精简,能优化的优化。
三是在拓展上求突破,不断扩大改革的试点范围、适用领域和受益群体。
四是在监管上见真章,坚持管放结合,健全规则、明确标准,推进政府监管与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五是在发展上显成效,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把投资增速提上来;进一步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把企业效益提上来;进一步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发挥开发区引领作用,把经济增速提上来;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把经济总量提上来,切实把改革的红利充分释放到推动、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上,确保“十四五”开局见到新气象。
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和开发区常态化督导,定期评估改革成效。
要以深化这项改革为切入点,以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为发力点,全面执行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走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山西路径。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招商引资要在竞争中实现突破,就要依靠优势,巧借外力!
一定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紧迫性。面对十分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迫切需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迫切需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面对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现实要求,迫切需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要强力推进,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要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要在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在优化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要在提升规模质量上实现新突破;要齐抓共管,确保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强化领导力度,强化考评奖惩,强化协作氛围。
首先,要把吃透中央精神放在首要位置,认真贯彻发展新理念。要吃透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这些新理念、新要求贯彻落实到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各环节。
第二,要把重大项目谋划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积蓄发展新动能要把项目谋准,认真研究,特别是对区域给予的政策倾斜;要把项目做实,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要把项目落细,切实把项目规划论证等基础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
第三,要把扩大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口,积极研究破解难题的新举措。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走“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力发展的路子,要找准招商方向,要创新招商方式,要做好跟踪服务,要营造良好环境。
第四,要把敢担当、重落实作为根本保障,主动作为力求新成效。要坚持领导带头,做好表率,要合力攻坚破难、敢打硬仗,要强化担当负责、跟踪问效,激励引导各级干部积极投身项目建设中,不折不扣地把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行动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企业,推动新常态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我们基本不考虑。现在我们产业转移力度主要是加工业、轻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我们的重点。希望通过产业转移解决就业问题。
显然,面对艰难的转型,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那就是依靠我们的劳动力优势,巧借外力,招商引资,但有明确的发展底线——不考虑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这种发展路径,既可以解决大量因资源枯竭而衍生出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延伸产业链,又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本,完全有理由为之祝福。
招商引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分行业、分部门集中会诊、统筹谋划,全力以赴营造转型项目建设浓厚氛围;要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瞄准重点行业领域,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带动性强、贡献率高、前景广阔的转型好项目、大项目;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前沿、超前布局,以创新思维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要坚持经济发展和环保治理“两手硬、两促进”,下大力气做好“加法”和“减法”,在大力发展绿色节能产业的同时,坚决杜绝“高排放、高能耗”式发展。要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转型项目建设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全省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一网通办”关键在“通”,落脚在“办”!
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一网通办”关键在“通”,落脚在“办”!
“一网通办”,要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找准差距、打通堵点,形成合力、加快攻坚,推进“一网通办”实现新突破。
一要推动所有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确保事项通。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解决时限、全面压实责任,确保能在网上办理的所有事项、所有环节全部上网。
二要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确保业务通。构建市级和县级办事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事标准、网办事项“五统一”模式,完善并联审批制度。
三要加快“五个一”数字政府建设,确保系统通。推进各有关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实现系统间“化学整合”。
四要全力打通数据共享堵点,确保数据通。提升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推动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全面接入。
五要加快电子证照全省应用,确保证照通。在积极推进51个电子证照制发的基础上,再梳理一批高频证照。
六要持续扩大一体化平台影响力,确保用户通。全链条梳理全部审批服务事项及环节、流程、材料,再取消下放调整一批事项。打通三晋通等实名身份认证通道,改造升级山西省政务服务网,让企业群众办事实现线上“一张网”办理、只登录一次。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招商引资要对标强省,认清根本的差距!
我们与浙苏两省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只是体现着经济实力上,更主要的是体现着发展理念上。我们的发展不如人家快,根本原因在于观念不如人家新,开放程度不如人家高。
理念当先,步步领先。我们必须迅速转换理念,大胆突破,扩大开放,力促发展。
其次是人才层面的“招商引智”。知识创新不可能凭空产生,它来源于高智力人才的创造性劳动。高端人才群体创造科技知识,科技知识提供资本财富,人才又是构成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主体依据。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除了从欧洲大陆进口发明,它还进口发明家。美国的发达不仅在于国内教育先进,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能从全世界集纳引进众多精英型高端人才。
最后是制度层面的“招商引制”。美国学者杰克·奈特在《制度与社会冲突》一书中写道,坏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资本、知识和人才等众多发展要素的外溢效应,尤其是会将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智力人才群体,驱赶至好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大到国家,小到地区甚至一个单位,如果高智力人才持续外流,也就表明其制度安排肯定存在根本性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招来的“商”和引到的“资”都注定难以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