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近年四川经济发展迅猛,甚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
公开报道显示,11月30日,2023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出席并致辞。
在致辞中,王晓晖指出,今天的四川产业基础坚实、创新资源集聚、交通内外畅达、开放优势凸显,已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前沿和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投资西部首选四川成为越来越多海内外投资者的普遍共识。迈步新的征程,四川发展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今天,整理王晓晖对招商引资的相关论述,与各位共享。
正文:
1、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我们愿同大家一道携手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共建一批国省实验室和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联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
愿同大家一道携手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建一批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交易公共平台,进一步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愿同大家一道携手打造创新人才富集地,深入实施一批重大人才工程,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努力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希望大家以科博会为契机,在科学技术这场永无止境的长跑中找到合作伙伴,在创新创造这项比拼智慧勇气的事业中发现更多商机,共同探索科技创新之路、逐梦未来发展之巅。(2023年11月22日上午,在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
2、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
现在已进入年底收官的关键阶段,要锚定全年目标进一步做好收官冲刺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
有关方面要「一项目一方案」做好服务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既以更多实物工作量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又以项目投产达效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领军企业是推进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要创造良好环境,搭建更多平台载体,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要素,让更多科研成果就地就近转化,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2023年11月15-16日,在绵阳市调研时强调)
3、打造一批「飞地」合作园和高能级产业集群
共同促进四川和广东两地产业高质量协作,瞄准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价值链前后端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飞地」合作园和高能级产业集群,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共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把广东的技术、市场、资金优势与四川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携手推进资源开发利用,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基地。(2023年10月25日,在广东·四川两省交流合作座谈会上)
4、依托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平台载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强化科技赋能,发挥好各类科研院所作用,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增强城乡产业融合度和市场竞争力。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乡居民。(2023年10月19日,在青神县调研时强调)
5、以项目牵引投资、以投资拉动增长
要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的关键作用,以此次现场推进活动为契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牵引投资、以投资拉动增长,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结合开展全省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深入项目一线摸实情、解难题、出实招,着力解决好项目建设卡点、招商融资堵点、市场主体痛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23年9月25日,在四川省2023年新一批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上)
6、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短板产业补链
要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川渝一盘棋」,聚焦年度任务,争取更多国家科技和生产力布局,强化双核联动,壮大成渝主轴,推动中部崛起,更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打造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要持续保持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锚定全年目标任务,狠抓项目投资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借势扩大外贸外资规模,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四川路径,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增强引才聚才用才磁场,更好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要努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统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短板产业补链,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抢抓「双碳」机遇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切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特别是「小水电」整治成果,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变化。
要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探源寻根、传承振兴、弘扬新风上下功夫,系统推进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大力发展具有「川派」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展示古蜀文明、巴蜀文化的灿烂辉煌。
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做好应对洪涝干旱、地震泥石流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重点工作,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化社会治理,加快推进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3年7月31日,在四川省委工作会议上)
7、一家好企业就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甚至改变一个地区的产业生态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鲜明工业扛大旗、挑大梁的发展导向,在「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上下更大功夫,大力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加快先进技术改造应用,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打造更多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老树开新枝、焕发新活力。
企业因产业而成,靠市场而兴,一家好企业就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甚至改变一个地区的产业生态。各地要把市场主体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搭建好平台、创造好环境、提供好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竞相成长。(2023年7月12日,在德阳市调研时强调)
8、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工业主导作用,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坚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千亿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优势产业的「参天大树」带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目前,全省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产业规模均突破万亿元,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正加快向万亿级产业迈进,力争到2027年六大优势产业规模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万亿元。
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这几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9%、75.9%、30.9%。我们将瞄准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趋势,坚持「一业一策」推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谋划布局6G、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培育打造更多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机遇,适度超前谋划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数字四川,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三是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将持续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聚发力,以工业化助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推进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使「四川制造」与「四川服务」相得益彰。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大力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建设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进一步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四是厚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完善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大宗货物、集装箱物流网络,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大力发展货物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物联网,推进流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引大济岷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切实增强四川重商亲商优势、市场经济优势、开放合作优势。(刊载于《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记者王丁、周相吉整理)
9、如何做好科技、人才工作?
要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承载区」。扎实抓好现有平台功能的集成优化,构建跨学科、大协作、高效能的协同创新平台,构筑起服务国家需求、彰显四川特色的「战略级」创新矩阵。
要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打造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启动实施全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建好用好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调整优化省级科研经费结构,力争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
要加快实施新时代科教强省战略,构建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开展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营造更为优越的人才引育环境,培育壮大新时代更高水平的「人才川军」。
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主战场」。聚焦六大优势产业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以市场为纽带、政企研多方参与的创新生态圈。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完善科研组织评价的「好机制」。全面推进国家科技成果、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积极探索丰富「揭榜挂帅」的实现路径,用改革更好释放科学技术的巨大潜能。(2023年3月28日,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上)
10、积极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瞄准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抢占市场先机、赢得竞争主动。
现代农业园区是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的重要载体,要继续做优做强做出特色,更好促进产业发展,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2023年2月15-16日,在泸州市、宜宾市调研时强调)
11.如何发展民营经济?
当前,重点是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出台更有含金量的政策、采取更扎实有力的举措,全面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一是开展民营企业融资难破解行动。统一归集各部门(单位)的涉民营企业信贷、纳税、用能、行政处罚等信息数据,实现信贷「精准画像」、做实征信「白名单」,让银行敢贷、愿贷、能贷。
二是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和废止阻碍民营经济参与公平竞争的各项政策规定,大力度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专项行动。
三是加大力度实施四川民营企业雁阵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健全培育企业个性化辅导和服务机制,完善「专精特新」等重点培育库,加大奖补优惠政策力度。(2023年1月19日,人民日报专访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
12.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主擎、扬优势、抢先机、补短板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提出加快构建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大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本目的就是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产业支撑。
构建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大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要强主擎、扬优势、抢先机、补短板。
强主擎,就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兴省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巩固提升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扬优势,就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深入推进“贡嘎培优”和“珠峰攀登”计划,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抢先机,就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力度,坚持「一业一策」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形成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补短板,就是要针对性解决好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促进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整体水平。(2023年1月12日,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强调)
13.强化工业支撑是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优先选项
四川是我国重要航空航天工业基地,研发能力强、产业基础好,航空航天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汇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航空航天强省。
新型工业化对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省委全会就坚持工业兴省、以工业为主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成都要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工业强市,着力补齐制造业发展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不断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城市综合竞争力。(2022年12月2日,在成都市调研时强调)
14.如何推进重大项目招商
重大项目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拉动效应。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项目投资对稳增长、扩内需是拉动最直接、见效最明显的。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此次重大项目推进活动为契机,抢抓政策机遇、时间窗口,开足马力抓项目,竭尽全力促投资,为稳定经济增长、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夯基蓄势、增添动能。
要聚焦重点提进度。本次活动现场推进的重大项目,涵盖交通运输、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体量大、带动力强,必须落实专班盯住抓、抓到底,充分发挥其拉动效应。紧盯省重点项目和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列出时间表、按下快进键,大力推动洽谈项目尽快落实、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快马加鞭、完工项目达产达效,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跑出项目投资加速度。要优化服务强保障。聚焦项目建设中的政策难点、审批堵点、监管盲点,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确保重大项目各类问题及时解决、各项审批限时办结。落实好「周监测、月调度、季盘点」制度,「一项目一方案」抓好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各地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更多精力放到抓项目投资上,重大项目牢牢抓在手中、重要环节主动联系协调、重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项目推进到哪里、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要超前谋划抓储备。抓住国家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出新一批专项债等重大机遇,精准对接中央政策导向与资金投向,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和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一批具有带动力、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精品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省内外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储备格局。要守牢底线保安全。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树牢质量意识、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完善全周期全过程项目管理机制,科学统筹项目建设工期时序,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把每个重大项目打造成为精品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2022年9月26日,在四川省2022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上)
15.围着产业转、盯着项目干
要坚持围着产业转、盯着项目干,千方百计扩需求、上项目、保供给、促改革、惠民生,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遂宁、广安、达州都与重庆交界,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要在全省建强都市圈、做强增长极中进一步找准定位,与重庆有关方面同向发力、加强协作,大力推进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创新园区共建、飞地经济、利益共享模式,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要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力。(2022年9月19-20日,在遂宁市、广安市、达州市调研时强调)
16.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
调味品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打造集生产加工、旅游观光、酿造文化体验、上下游配套于一体的调味品产业园区,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有效做法。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凡是经济发展好的地方,都有强有力的主导产业支撑。各地要深入落实制造强省战略,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要围绕优势产业大抓招商引资,积极走出去把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项目引进后,要建立有效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动项目早建设、早投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2年8月16日,在眉山市调研时强调)
17.招商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抓工作既要明确责任、落到人头,又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一项一项推动落实。
抓项目投资是重中之重。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扩投资稳增长的窗口期机遇,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再谋划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特别要加强项目建设全周期管理,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快马加鞭,论证成熟的项目抓紧开工,签约洽谈的项目尽快落地,努力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钒钛资源是宝贵的战略性资源,要坚持科学开发利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快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要统筹谋划推进水风光储等清洁能源产业协同互补发展,做强阳光康养文旅品牌,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2022年8月11-12日,在攀枝花市调研时强调)
北京慧产科技集团,是一家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落地、科技创新到发展壮大的一系列赋能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为政府和园区提供从产业招商、产业创新加速和产业升级赋能的全维度产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智慧+”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世界一流的产业发展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