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今年各地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江苏苏州昆山市委书记周伟: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提质。系统构筑“4-1050”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大健康四大新兴产业集群,深耕元宇宙及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10条重点优势产业链,打造50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载体矩阵,做深做透强链补链延链文章。
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提能。深入实施千家高企培育和企业培优上市两个“新三年计划”,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产金精准对接,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大力推动数智赋能提效。坚持“以硬带软、软硬双强”,启动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助力企业更好实现“上云、用数、赋智”,加快传统制造向研发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制造转型。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提优。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碳技术、碳资产、碳数字、碳金融、碳认证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全力打造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让绿色成为昆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明底色。
江苏无锡江阴市委书记许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手抓科技创新,加快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等“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T台建设,持续健全科创企业孵化链条,优化“霞客之光”揭榜挂帅机制,确保今年新建成投用科创载体80万平方米以上,有效高企数突破1200家,新增上市公司3家以上、其中科创板1家。
一手抓产业创新,聚焦“34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走深走实,推动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全面焕新,加快高端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补链、壮大规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个未来产业加快建链、抢先布局。
江苏无锡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要坚持科创引领、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坚持科创引领、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创新引领、筑强发展动能,持续健全科技招商和科创服务支撑体系,提速陶都科技新城等建设,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努力在高企引育、载体产出、绩效显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效,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强化双招双引、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壮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加快未来产业布局,推动现代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强动力。推进科技、人才、教育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和稳定民间投资;积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促进外资外贸稳中提质,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要坚持互联互通、交流合作,更大力度提升区域协同性。抓好区域交通互联,重点推进“三路工程”等重大工程,加快融入长三角1小时通勤圈;深化主体功能区建设,更高效率推动相关工作,切实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拓展区域合作内涵,主动融入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聚高端资源、实现借力发展。
湖南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要聚焦重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要向科技创新要动能,深入实施“4710”创新跃升行动,抓好“十大标志性项目”建设,统筹抓好“两城一湾一基地”等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对接承接省内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要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支撑,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精准服务企业不断盘活存量,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要向绿色低碳要潜力,推进“双碳”试点示范建设,逐步健全GEP核算机制,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县域绿色低碳发展。
要向改革开放要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园区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突出抓好自贸区长沙县区块建设,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要向新型劳动者队伍要效益,深入实施人才强县、人才强区战略,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浙江绍兴诸暨市委书记沈志江:聚焦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发地,进一步强化“大抓产业”导向
要坚持“产业动能靠创新”,始终把创新阵地“扎根”在产业、把人才“扎堆”在产业、把创新成果“扎营”在产业,切实练好创新“独门绝招”,努力在发展战场上“独占鳌头”。
要坚持“产业活力看项目”,把项目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做到既抓外引也抓内生、既看当前也看长远、既重质量也重数量,努力让更多的项目“活水”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活力。
要坚持“产业支撑在平台”,重点抓好平台能级提升、低效用地整治两篇文章,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平台集聚化、专业化、高精化发展,切实以大平台承载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要坚持“产业主体是企业”,深刻把握希望与坚持、机会与争取、成长与根基的关系,聚力升级求纵深、拓空间、聚力品质求纵深、拓空间、聚力市场求纵深、拓空间,进一步抢抓机遇、抢争赛道,为诸暨产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要坚持“产业成长要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千方百计扶持企业、服务企业、辅助企业,全力以赴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浙江温州乐清市委书记徐建兵:构建一流产业生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
打造一流创新体系,在动能转换上取得新突破。建强用好科创平台,不断壮大孵化集群,持续打通“转化通道”,以科技创新的“蓄力迸发”引领产业生态的“迭代升级”。
打造一流产业集群,在优化结构上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以智能电气为主导的“1+4+N”产业集群体系,推动主导产业抢占“制高点”、新兴产业开拓“新蓝海”、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
打造一流企业梯队,在培优育强上取得新突破。企业是推动产业发展主力军,要实施“强头壮腰固基”工程,着力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提升腰部企业竞争力,激活小微企业生命力。
打造一流项目引擎,在双进双产上取得新突破。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聚焦“准”“快”“优”抓好引进、推进、服务工作,持续掀起项目“双进双产”热潮。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降本增效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力、市场配置力、法治保障力、文化引领力,让企业享受最大限度的红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
打造一流开放高地,在内扩外拓上取得新突破。坚定走好对外开放之路,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开拓海外新市场,全力打造“地瓜经济”升级版,向全国乃至全球要资源、要市场。
打造一流要素保障,在集聚赋能上取得新突破。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倾斜集聚。
湖南长沙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要举全市之力“抓招商引资”,要行战略之举“提产业质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要举全市之力“抓招商引资”。围绕“全年力争新引进项目120个以上”这个目标,引导广大干部“不是在项目建设的现场、就是在招商引资的路上”,更加突出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注重以存量拓增量,以“三库一图”促进湘商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建,聚焦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标志性项目,推动构建全员上阵、全域发力、全程服务的招商工作格局。
要行战略之举“提产业质效”。坚持“产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落实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要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科创中心,加快构建“2+2+N”现代化产业体系;浏阳经开区要发挥主战场作用,持续深化“五好”园区创建,以“两清单、两增量”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速“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
江苏镇江扬中市委书记张德军:深化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练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硬核“内功”
聚焦“科技第一生产力”,主动搏击产业变革“新蓝海”。系统谋划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发挥大全等工程电气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实施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质效提升工程,有的放矢补齐核心元器件等产业链短板。聚焦光伏、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分别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主动承接先进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挖潜更多上下游配套项目落户。用好岸线资源优势,深耕海工装备、特种船舶等高附加值领域,做强临港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研究,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以及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诊断服务需诊尽诊,持续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收官战。
聚力“人才第一资源”,倾心栽好聚贤汇智“梧桐树”。全力构建“海纳百川”的聚才格局,深入实施“双招双引”,更大力度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策动更多“千里马”在江洲大地竞相奔腾。持续拓宽“英雄用武”的黄金赛道,立足扬中企业需求,深入实施大学生“荟扬”等计划,放大产才融合“乘数效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使用的契合度,让各类人才都能大显身手、才尽其用。全力培育“如鸟归林”的发展沃土,进一步优化“江洲英才服务联盟”等人才服务品牌,深入实施“才聚江洲”系列新政,健全完善集项目资助、安居医疗、子女就学等服务为一体的政策保障体系,让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后顾无忧”。
聚合“创新第一动力”,持续轰鸣转型发展“强引擎”。聚焦镇江“876”创新引领工程,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强企365”品牌建设,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双提升为主攻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四项计划”。积极鼓励“链主”企业、“头马”企业与高校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深入实施“雏鹰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引导更多企业树立创新思维、加快转型突破,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格局。实施科技孵化载体“专优特强”行动,牢牢秉持“务实管用、服务发展”的原则,建强用好各类创新载体平台,优化科创资源配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更多“卡脖子”难题变成新路超越“杀手锏”。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加快技改提升、增资扩能,深挖潜力、提速上市,让更多敢闯敢试的“常青树企业”在江洲大地加速涌现。
江苏南通海安市委书记谭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创新驱动,要聚力转型升级,要强化人才支撑
要坚持创新驱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高企培育行动,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强化校地合作,深化与南京大学、江南大学等全面合作力度,积极开展南京大学“海安日”等系列活动,推动校地合作深度融合、开花结果。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和创新资源,坚决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要聚力转型升级,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产业是实体经济之本,关乎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要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以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为抓手,深入实施“产业焕新 空间再造”行动,进一步推动土地、能耗、环境、金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要强化人才支撑,培育人才发展新动能。新技术的不断突破离不开人才,要畅通教育、科技与人才的良性互动,落实人才强市的政策,让创新主体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海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江苏南通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持续推进创新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要聚焦“三大任务”,加快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夯实产业强支撑。
要聚焦“三个关键”,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平台支撑作用,突出数实融合赋能,打造科创强引擎。
要聚焦“三类主体”, 让链主骨干企业“顶起来”,专精特新企业“强起来”,中小微企业 “活起来”,构筑实体强底盘。
要聚焦“四个导向”, 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积极布局低碳赛道,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坚持向海发展战略,释放转型强潜能。
要聚焦“三支队伍”, 加强科研人才招引,硬化产业工人支撑,建强企业家队伍,锻造发展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