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产科技集团
官方公众号

招商洞察
招商热点精准洞察

慧立方
聚智慧、立产业、兴地方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精彩演讲:新质生产力,怎么理解怎么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12 13:27 标签: 招商引资 新质生产力

     7月3日,在“2024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新质生产力符合经济规律,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动力”。结合新质生产力,联系新型工业化的实际,李毅中谈了五点体会。


一、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由高增长向高质量的转变。我国人均GDP从1053美元上升到约1.27万美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迈向中高端、多层次,要求经济持续增长。

 

当今,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美国视我为主要竞争对手,遏制打压脱钩断链;各国调整结构,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产生新壁垒。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新阶段新征程,要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动力、新路径。新质生产力符合经济规律,是从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投资等要素增量,转向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升级带动。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丰富拓展生产力三要素上下功夫

 

生产力三要素是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李毅中认为,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要培育、留住、吸引、聚集国内外高端人才,体制、机制、政策还需改进完善。要重视产业大军素质水平的提高。人员存在结构性矛盾,仍需大力充实知识技能。

 

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实体形态的执行机具,更要重视互联网、工业软件、算法模型等非实体形态的智能工具,推进生产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要提升开发利用资源能源的效率、绿色低碳和质量品种,“数据是新资源,是新的劳动对象”,要加快发展数据产业。

 

生产力的三要素依靠科技创新得到跃升,融合适配形成新的组合,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三、传统产业、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赛道新领域”。当今新兴产业占GDP 13%,工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业占16%,仍要加快增长,未来产业则从科技创新开始逐渐起步。“传统产业仍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仍是提供重要能源资源、原材料、装备和保障民生的主体”。改造升级焕发生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样成为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可以在各地区、各行业培育壮大。要承认差异,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协调发展。

 

四、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变革,要全面把握、加强薄弱环节

 

“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重大发明创造催生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改变了时代、产业、市场及主导产品走向,其开发难度更大、周期更长、数量更稀缺。对比发达国家,尤其要加大投入。“要多维度推进自主创新”,大量科研成果属于演进、变革、迭代渐进式发展,仍要高度重视应用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提升企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仍要注重国际交流合作。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约30%,大量研发成果未能形成现实生产力。李毅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研发的目的全在于用,只有用才进入了市场。“用户”要自始至终参与研发,带来实践经验和市场信息。此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还需要金融、财政等多方支持,发挥好基金和信贷的支撑带动作用。企业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壮大研发设计团队,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力争有更多突破性成果。

 

五、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用以推进各项战略任务的实现”。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新型工业化新的使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制造能力,建设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要走深向实做优,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核心部位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实力、韧性和安全水平”,补链强链固链延链,打通被卡脖子的痛点堵点。保障任何极端情景下循环畅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调整结构,节能降耗、减碳治污、扩绿增长,加强基础工作,国际合作互认。“构建优质企业梯次体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形成各类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动力。”李毅中表示,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解放思想、探索实践。围绕总目标总任务,聚焦新型工业化。用新质生产力推进、提升重大任务的实现和水准,在实践中创新积累发展新质生产力。

 

六、认真落实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使命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创新性论述,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23年9月25日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加深了丰富了我们对“新型工业化”的认知。一是新型工业化面对着世界大变局的严峻挑战。风云巨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清醒看到差距和短板,激发了加快工业由大变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强化和发展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从两化融合到互联网应用,从数字经济到数字中国,数字化成为新经济的新动力。三是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同步实现;党的二十大强调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给新型工业化赋予了新使命、新水准。四是新型工业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是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五是新型工业化要在构建发展新格局中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确保经济在任何极端情景下循环畅通,国家安全、民生安宁。

 

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履职尽责、不懈努力,努力完成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新型工业化”的新使命、新任务。

 

第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其要点一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实力、韧性和安全水平。补链、固链、强链。夯实以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先进工艺、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软件为内容的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发展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保障重要能源、资源、装备和民生的供给。三是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瞻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构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领域,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四是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综合性产业集群,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五是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龙头企业等组成的优质企业梯次体系,实现上下游、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

 

第二,发展数字经济,构建经济的新业态、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类。前半句是指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即电子信息产业,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繁重。还要加强统一规划,优化方案、合理布局、提高效率。后半句是指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工业制造业是主战场。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要针对问题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向实做优。部门和机构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工作方案,务实改进方式方法,提供优质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企业要抓住生产要素,深入到生产制造的核心部位,应用人工智能创造更多更优的应用场景。

 

第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共识和行动。“双碳”事关整个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任务极其繁重。要把握好先立后破、节约优先、安全降碳,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梯次达峰。实现“双碳”,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科技是动力,政策是保障。稳步推进化石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积极有序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储能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绿电”比重。要切实加强“双碳”的基础工作,梳理查清碳分布、碳排放、碳资产,标定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减碳减排,变革工艺技术、用能方式,组织低碳、零碳产品开发和科技攻关。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科技和管理,借鉴碳立法和碳交易、碳税等制度安排,加快转型升级和内部改革。关注国际“双碳”动向,落实应对措施,维护国家利益。